PM不应该是文档写作员,流程绘制员,上级口令传递员。
PM陪伴问题二十年,不是在发现问题的路上,就是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路上。
开发跟你谈流程和逻辑,你要给他一个解决方案;测试跟你谈bug,你要给他一个解决方案。运营和商务跟你抱怨,你要给他一个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要是当下最优解决方案,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可能会有风险,可能有点土,可能不成熟,不是最好的,但它是当下最适合的,是考虑了投入产出比,时间等的结果。
举例:开发问你这个登录注册怎么弄,流程是怎样的
第一步:把一个模块的所有可能情况全部列出来,一般的PM就会把这个发给开发了,让他开始做。
有问题:1、没有结合现在的业务现状和用户场景分析,就不能砍掉其中一些流程吗,有必要弄这么复杂吗?这样开发和维护成本会不会很高?投入产出比怎样,值不值得这样投入?
因此有了后面的步骤。
第二步:把这些所有的情况列出来后,结合业务现状和用户场景分析,删减,砍掉一些没必要,或没多少价值,投入产出比不高,或不值得当下这个阶段来做的需求,给一个精简后的最简单的需求和流程,发给开发。
第三步:做到以上就够了吗?不是,这样下去就会变成短视之徒了,心中要有规划,要跟开发说:“先这样做,我有规划,以后版本迭代时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这样开发才会觉得你靠谱,有大局观,对大局观其实就是对业务实际和用户场景的熟悉,两把刷子,都要精通。一些PM沉迷于分析用户体验,现在好些了,嘴边经常挂着”场景“一词,但脱离了业务实际,还是不够的。
只看场景不看业务举例:公司机器上什么功能是用的最多的,这时你通过用户分析,想改版,按照自己的理解,这个功能要把入口做深,那这就不符合业务实际了。
只看业务不看场景举例:某个功能其实就是一个低频需求,这时你跟开发说让他统计这个功能的当日活跃、三日活跃和周活跃。事实上,这个功能用的人就不多,但你要开发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统计这么多活跃,没多大用。而你呢,熟悉了看用户活跃数据时,看当日、3日和周活跃,觉得工作方式就是这样的。
产品要的不是好方案,不是完美方案,是当下最优解决方案。基于此,才有了快速迭代。产品就是权衡后的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