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40岁还不相信命运,何止是领悟力差。
—————王德峰
其实对于这些网红教授,不是太感冒,不过是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的异化物,将自身变为资本的部分,丧失作为人的完整性。
对于那些在网上各种表演、作秀、直播的人儿,往往都感一种莫名悲哀,如果是发自内心喜欢,那是值得肯定,但大多数人往往并不是…
我想将命运具象化出来的,唯有艺术,在退而其次,那便是动漫了,抽象的说太形而上学,没有想象力的往往不懂,但肉眼可见的显现,那便开始惊呼了。
所谓命运的东西就像那个无育的孩子,因为缺乏,所以一生在追寻,而因自身的缺陷而得不到,过程便是不断的重复那个过程,人生便是一直重复那个过程。
追寻、痛苦、重复,不断的循环往复,这便是名为命运的东西,如何尽快成熟或成功,便是亲自踏上重复的过程,极度的痛苦与死亡,最后修复,结出罪恶的果实。
这便是名为命运的东西。
我具象点说,人的性格是3到6岁形成的,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改变的,之后只不过是重复童年罢了,重复你与父母的相处模式,重复你父母相爱的模式。
当你谈恋爱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找的对象其实和你父母是差不多的类型,总有一点是相似的,于是便开始拉扯,重复童年,其后的模式也是如此,于是你渐渐成熟渐渐长大,你以为是你经历的爱情使你成长,其实是彼此治愈了对方的童年,原来对方还可以这样,原来与潜意识中的那个她不同啊,当然,这个过程中是要不断的重复,直到那个充满治愈力的她出现。
这便是名为命运的东西,你追寻,而不得,不断重复,不断痛苦,最后得到了,结出命运的果实。
这就是拥有家庭暴力的女孩,总是去追寻拥有家庭暴力的男子一样,即使对方是个温和男人,她也会重复那个过程,说你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于是温和的男人打了,女的便说你竟然打我,男的都不是好东西!
这就是命运,也就是那个无育的女孩一直重复生死婴原因,一直痛苦。
那是她熟悉的场景,只有在这个场景下她才会安心。
爱情只是一面,还有社交、工作、决策等等其他面,这些都是潜意识决定的,他的影响便是所谓的命运。
所谓的格局便是认知,你无法跟一个没有认知的人谈命运,它在乎的只有类似动物本能样的东西,它们不是所谓的自私没有格局,只是没有这些认知。
说什么领悟差,其实大多数人不具有他那优越的条件,认知不同,而有些觉得可以改变世界,也是他所谓的丈夫未可轻年少,可以理解的原因所在。
哲学其实于科学相连,宗教、神话与哲学相连,现在大多数思维体系,都是源于西方的神话或者宗教。
俄狄浦斯神话就是个典型的命运故事,佛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便是来源于此,从其它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也可以去谈命运。不过从心理学来说是更直接简单的。
许多理论体系也并非完善或者完满的,拿这些其引导生活方方面面也未免不妥,尼采可以说上帝已死,不知科学死的时候是什么场面。
套着西方的娃说着中国的故事,也让人感到悲伤。
黄金乡,更像命运的故乡,太惨烈了。
更是一种无名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