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应知道有种精神叫投水死节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应知道有种精神叫投水死节

作者: 舌华小调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0:08 被阅读0次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郊游踏青,一派节日乐景。然而,大家在吃粽子之时,是否知道吃粽子之缘由,又是否能想起投身汨罗湖底的屈原。

我们善言生,讳言死,尤其在节日里说古人的死。但端午这个节日,确然肇端于屈原的绝世一跳。

唐代诗人文秀诗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句诗证明,至晚至唐代,端午为祭奠屈原而设。

我们得能吃上一口粽子,得享三天小长假,叨光屈原实深。

那么,一个人的非正常死亡,是否当得起以一个节日来纪念?屈原身上又有什么闪光点,以致光耀千古,我们吃口粽子也须臾不可或忘?

这得从他的死因说起。

古人有三不朽的事业,即立德、立功与立言。偏偏屈原是不遇明主、有才无处售的典型代表。

据史料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颇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最风光的时候,“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出于众,馋必随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预言,在屈原身上也屡应不爽。

佞臣屡进谗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于是乎屈原也一贬再贬,最终流放于荒僻之地。流放期间,屈原牢骚满腹,形诸笔端,是为《离骚》。

《离骚》开创了“骚体”诗歌形式,可媲美《诗经》。在三不朽中,屈原可谓实现了立言的事业。

但这于屈原实无半点好处。屈原无意作诗人,他的抱负是家国天下,尤其在秦国即将鲸吞楚国之际,意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最终,楚国首都郢被秦军攻陷,历史翻开了新纪元。然而,屈原没能跨过心内的坎,投湖以死殉节。

屈原的死,颇具斯芬克斯之谜,后人猜测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意见可以肯定,他的死有殉国的主观意愿。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般人的顺序是先家而后国,而屈原则是家国混一,因为屈原是王室成员,国衰俱衰,国辱俱辱,休戚相关。

所以,屈原在写诗发牢骚之余,也曾与命运做过抗争,上书献陈存君兴国之策,希望国君有所醒悟,社会风俗有所改观。

但是,王朝末世,往往群魔乱舞,君自昏庸,臣自谄谀,奸人当道,谏路阻塞。

智计一次次落空,屈原也无力唤醒装睡的当权者。弱楚气数已尽,屈原也遂命绝于水。

两千多年后,屈原有了追随者,王国维跳昆明湖殉清。事后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书内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很多人将王国维与屈原相提并论,其实两人大异其趣,王国维君臣观念根深,君灭臣亡,屈原是家国情怀,国亡家破。

于此,两人身故后的待遇也大相径庭。

屈原尸陈湖底,葬身鱼腹,命发现场目睹者,仅渔翁一人而已,可谓身后寂寥。

而王国维被清废帝溥仪赐谥号为“忠悫”,还有陈寅恪撰写墓志铭,旌扬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谓身后有荣焉。

屈原的死,或者说他的人格,并非仅限于家国情怀,否则他也入不了《史记》的列传,历史上忠君爱国死谏之士何其多哉!司马迁再现了屈原投湖的场景,屈原与渔翁的对话藏着屈原人格的蛛丝马迹,以及屈原对待死亡的态度。

屈原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翁见而问之:“你是三闾大夫,位尊身显,为何要寻短见?”

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不想活了。”

渔翁劝解道:“人啊不要太过于执着,要有柔性,懂得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也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何不也一醉方休。为何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高洁,自寻烦恼呢?”

渔翁的劝解很有普世意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个人命运与世浮沉。若遇盛世明主,平步青云,锦衣饫甘,则不免面有得色,如伯颜大将军的沾沾自喜,“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若蹭蹬失意,命途偃蹇,则不免心灰意冷,感叹无人识珠,如元好问那般颓丧,“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从教二轮,来往如梭”。

屈原有自己的坚持,他对渔翁,也对自己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简言之,屈原殉道的,国难而外,是理想。

我们的教育从小教育我们,要时刻准备为理想献身。当然,这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仁人志士敢为理想而死。

大圣人孔子也不外乎过过嘴硬,说什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待到他周游列国,求官不遂,被困陈蔡之间,绝粮七日,惶惶如丧家之犬时,他所想到的是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杀身成仁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所以明代大学者李贽特别推崇屈原,他说死得其所有五种死法,一种是临阵而死,一种是不屈而死,一种是尽忠被谗而死,一种是功成名遂而死,而屈原的死,乃是天下第一等好死。

与屈原一道“天下第一等好死”的,还有程婴、公孙杵臼、纪信、奕布、聂政诸人,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爱理想,爱信仰,远甚于爱己身。

大约同时代的古希腊,也涌现出了一批“天下第一等好死”的志士,典型的是苏格拉底及其徒孙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为了维护自己的正义观,不惜以身试法,慷慨就义。亚里士多德于世间的学问无所不窥,唯独弄不懂潮汐现象,于是跳海自杀,自杀时留给世人的话是“愿厄里帕的水吞没我吧,因为我无法理解它”。

然而,春秋战国古希腊以降,人心不古,“天下第一等好死”后继无人,理想信仰变得虚无缥缈,不再有悲壮色彩。

所以,屈原之死,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精神,当得起以节日来纪念。

相关文章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应知道有种精神叫投水死节

    一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郊游踏青,一派节日乐景。然而,大家在吃粽子之时,是否知道吃粽子之缘由,又是否能想起投身...

  • 今天是端午节,有关端午节你了解多少?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是,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的...

  • 一号家居网:粽情端午,感恩回馈

    又是一年端午节到了, 关于端午习俗,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什么?其实,端午节的习俗,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我国各地,在...

  • 除了吃粽子还能干嘛?

    端午节了,除了吃粽子还能干嘛呢?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 早...

  • 端午节煮鸡蛋 - 草稿 - 草稿

    端午节吃鸡蛋 一说过端午节,立马想起吃粽子。其实,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两样必食,那就是鸡蛋和咸鸭蛋。北...

  • 端午节包饺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应该吃点别的,假期三天,闲来无事,决定包饺子~ 调了几种陷,包了两个上午,冷冻保存了一些,日后...

  • 粽子 吃的是什么

    【01】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除了吃粽子,端午节不同地方还有赛龙舟,挂艾...

  • 周城千古颂,一眼三千年!端午缘何佩戴香包?香包文化节给您答案

    俗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每年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都会依循传统在身间挂上香包(也叫香囊),这...

  •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但你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你又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 节后粽子的非主流服用方法

    端午节吃粽子是件应景的事。 端午节过后还在吃粽子,老实说,你是不是买多了! 于是乎 早上吃粽子,中午吃粽子,晚上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应知道有种精神叫投水死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x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