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除了吃粽子,端午节不同地方还有赛龙舟,挂艾叶香包,喝雄黄酒等习俗,但吃粽子是各地都有的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屈原在农历5月5日投江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自愿把糯米包了投入江中。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在每年农历5月5日吃粽子。吃粽子说是纪念屈原,其实质是对爱国精神的敬佩,表达了人们向往的价值观。
我很喜欢吃粽子,最主要是喜欢吃糯米。糯米本是很美味的一种稻米,用粽叶把糯米包裹成三角形,蒸熟后打开粽叶,一个白白的三角从粽叶里滚出,看着米粒饱满、亮晶晶的,顿时口舌生津,咬一口,嚼着软糯又粘黏的,糯米散发着浓浓的粽叶香,若是甜甜的豆沙或红枣馅,那就混合了枣香或豆香与粽叶香,美味得令人陶醉,吃过就忘不了。
糯米本是很美味且珍贵的稻米,用粽叶包裹上,蒸熟了吃,不仅给糯米增添了粽叶的清香,还增加了仪式感,聪明智慧的古人,给粽子赋予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就这样,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借粽子表达的价值观,让我们在享受美味中,一代一代传下来。
【02】
吃粽子是传统端午节的习俗,中国人不仅在物质匮乏年代吃,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也吃。因为吃粽子不只是为了口腹之欲,主要是为了精神的传承。
年少时,端午节吃粽子都是各家自己包。我家是母亲带着我们一起包粽子。
端午前,母亲就买好糯米、粽叶,把厨房里的大盆取出放到阳台上,将粽叶放在盆中用清水泡上。再用一个小盆,将糯米用水泡上。
端午节早上,母亲找一个木头椅子,把泡糯米的盆放到椅子上,粽叶盆放在身边的地上,我们围坐在椅子边。
母亲先拿两片粽叶,在手里重叠好,再把粽叶粗的一头弯成三角,是个倒三角,口冲上敞开,再用勺子往三角口中装糯米,装满后,用粽叶盖住三角口,再用粽绳沿着三角捆绑紧紧的,打个死结。一个粽子完成了。如法炮制,包完所有的。
母亲包的粽子整整齐齐的三角,干净利落。我们包的粽子的三角四不像,搞不好就成了四角,或者成了枕头形状。我们互相比较着,看谁的难看就笑话谁。母亲笑笑说,谁包的谁吃。
包好的粽子,通常是每十个捆绑在一起,叫一提。如果有人说,一提粽子,就是指10个粽子,这就类似我们说一打,是特指12个一样的道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马上蒸粽子。这个中午就吃粽子啦。
从冒热气的锅里拿出一提粽子,放到餐桌上的大盘子里。我们都围过来,各自拿一个粽子开始解绳子,一个个白白的三角滚进各自的碗中。大家又用勺子从小盘子里取白沙糖,有的把白沙糖撒在粽子上,有的直接放碗中,再用筷子把粽子掰散成小块,直接蘸糖吃。
那时候,吃糖是要凭票买的,我们都知道糖的珍贵,吃完粽子了,再倒入碗中一点开水,将碗里剩余的糖冲成糖水喝下,才觉得心满意足。
然后,我们就盼着来年的端午节啦。
【03】
今天,市场上的粽子丰富多彩,各种口味都有:有甜口味,豆沙味、红枣味、巧克力味,还有咸口味、咸肉,咸蛋黄味、甚至还有抹茶、咖啡味,只要你想得到的口味都能找到。
我们不用自己在家包就可以买到,而且随时都可以吃到粽子,即使是冬天,超市的冰柜里也有粽子出售,吃粽子再也不像儿时那么难。
现在端午节,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粽子面前,我却想吃没有馅的粽子,就是白粽子,可是根本买不到,最后就只好随便吃个甜粽子意思一下。尽管粽子馅料很甜,但我却吃不出儿时的感觉,脑子里总是浮现跟着母亲包粽子的热闹场景,还有儿时吃白棕子蘸糖的幸福感觉。
儿时吃粽子的幸福感是否因为自己包粽子的成就感?或者还有儿时只能一年吃一次粽子,平时吃不到的缘故,物以稀为贵吧。是啊,如果平时经常可以吃到粽子,有谁会盼着端午节吃粽子呢?
走,买粽叶去,自己动手试着找找感觉。
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