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死了

作者: 刀剑骄 | 来源:发表于2016-10-05 20:17 被阅读0次

    想了几个标题,最终还是选择了《无声告白》开头的这句话。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在凌晨两点离开家门,解开小船划到湖心,无声的沉到水底。

    如同任何事一样,根源在父母。因为莉迪亚的父母,因为她父母的父母。

    对这本获得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的作品,读者们从很多角度进行了评价,关于身份危机、种族歧视、个人价值等,因为没有切身经历过,感受并不太深刻。

    心被纠起来是在第四章,莉迪亚的母亲,29岁的玛丽琳意识到自己结婚后没有正事可做。

    她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怎么写论文、做笔记了,晚饭需要做,儿子内斯需要喂饱,女儿莉迪亚需要有人陪着玩,报纸上都是招聘女服务员、会计和文案,这些工作她都不会。她想起母亲为她设计的人生轨迹:丈夫、孩子、房子。她现在仅有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三样东西,这就是母亲对她的全部期望。

    虽然玛莉琳的理想是一名医生。

    她向教授申请研究助理的工作,教授的回答是:如果你的丈夫不介意的话,那就可以。

    华裔丈夫当然介意,瘦小的中国人最害怕被别人评价:挣得不够多,妻子不得不出去找工作。

    玛丽琳只有妥协。

    次年春天,母亲的死讯传来,玛丽琳在与母亲断绝关系8年后回到故居整理遗物。

    她翻遍了家里的三本相册,没有一张与母亲的合影,母亲的单人照也没有,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

    “如果你想取悦男人,烤个派吧。”

    “一个好妻子,应该掌握蛋的六种基本烹饪方式。”

    “除了烤面包,还有什么能让你对自己如此满意?”

    这是母亲在常翻阅的烹饪书上划下的重点句子,她穷尽一生追求家庭的美满,结局却是婚姻失败,女儿远离,独自在空荡的小房子里度过余生。

    玛丽琳并不难过,对母亲的同情尖锐而痛苦,对母亲渺小的人生感到无奈而愤怒。

    与其说为母亲的人生愤怒,不如说是为自己:

    “一连几个小时准备早饭、晚饭,把午饭装进干净的纸袋。给面包片抹花生酱需要那么长时间吗?做鸡蛋需要那么长时间吗?单面的煎给丈夫,煮熟的给儿子,炒鸡蛋给女儿。

    她难过吗?是的。她难过。为鸡蛋难过,为一切难过。

    玛丽琳被母亲的突然离世深深刺激,被母亲渺小孤独的一生深深刺激,她两次发誓:决不能活得像母亲那样。

    有多少自以为是的父母,依着过来人的身份,面对子女高高在上、颐气指使,不想自己正在成为子女一生的反面教材。

    又有多少女孩暗地许愿,长大不要成为妈妈那样的人,也不要嫁给爸爸那样的人。

    玛丽琳在孩子们放学前去医学院报了名,在校园附近租了小公寓,计划修完最后一个学年的课程。

    送走上班的丈夫和上学的孩子,玛丽琳带上行李离开了家,她心情复杂的留下告别信又将信撕碎,消失在了丈夫和孩子们的生活中。

    妈妈走了。

    5岁的莉迪亚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如此珍爱的人前一分钟还在那里,下一分钟就没了音讯“,她更不知道,自己短暂的余生都将用来填满这个巨大的黑洞。

    丈夫詹姆斯从垃圾筒翻出纸片拼凑起来:我头脑里总是憧憬着另一种生活,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

    日日摩挲着碎纸片怀念与妻子的过往,夜夜无眠。

    孩子们在每一个走向厨房的清晨,都期待能看到用爱、亲吻和煮鸡蛋欢迎他们的妈妈,事实上每天等待他们的只有两只空碗和穿着皱巴巴睡衣的爸爸。

    玛丽琳的失踪让敏感脆弱的莉迪亚度日如年,她做噩梦,认为自己表现不好才使得妈妈失望出走。

    只要能回家,妈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她要实现妈妈的每一个愿望。

    而玛丽琳的自由也并不是没有代价,她总是在课堂上想起孩子,总是后悔自己的一意孤行。

    她偷偷往家里打电话,只为听到家人一声“喂”。

    九个星期后,正在准备考试的玛丽琳发现自己怀上了第三个孩子,毕生追求黯然消散。

    妈妈的回归和离去一样突然,莉迪亚喜极而泣,依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玛丽琳却暗暗下了决心,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把她塑造成完美的形状,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

    失去妈妈的恐惧萦绕在莉迪亚心里,莉迪亚害怕妈妈再次消失,害怕爸爸再次崩溃,害怕全家瓦解,只要妈妈能在家陪着她,她就会做到妈妈吩咐的每一件事情。

    典型的自我否定和讨好型人格,习惯将所有的不顺归结于自己的原因,最终不堪重负。

    莉迪亚遗传了爸爸的黑头发和妈妈的蓝眼睛,是了全家人的中心。

    爸爸幻想着莉迪亚像真正的美国人一样大方的和同学交往,送给她一本《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作为圣诞礼物,尽管莉迪亚想要是其它女生都在戴的金色项莲;玛丽琳幻想着莉迪亚穿上白大褂在手术室里接受男性的敬畏,这样的臆想令她无比满足。

    只有哥哥内斯理解莉迪亚巨大的压力,儿时的内斯曾因父母过分关注妹妹而无视自己将莉迪亚推进湖中又托出水面,从此惺惺相惜,共同沉浮。

    可是内斯要去上大学了,这是莉迪亚考出55分的成绩后知道的第二个坏消息,偷偷拦截哥哥的大学通知书也不能阻止内斯离家,第三个坏消息是,她亲眼看到爸爸的副驾驶位坐进了别的女人。

    莉迪亚如鲠在喉,她主动靠近“坏孩子”杰克,以为放纵自己便能掩盖现实的不堪,而真相是杰克正在迷恋哥哥内斯。

    莉迪亚感到万分震惊而疲惫,她厌倦了倾尽全力来维护脆弱的家,厌倦了爸爸一次次向她推向“好朋友“的圈子,厌倦了永远不停的对妈妈说“是的,好的”。

    玛丽琳根本无法相信莉迪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悲痛和疑惑将她紧紧包围,詹姆斯见到心爱女儿面目全非的尸体后,选择了在女助理的床上麻痹自己。

    全文情节紧凑,时空穿插流畅,可惜结尾略显仓促。

    前半部分描写詹姆斯和玛丽琳的爱情,生动而饱满,感情破裂时一笔带过,握手言和的大结局也有些莫名其妙。

    莉迪亚的悲剧也正好验证玛丽琳与自己母亲的死循环,越是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偏偏一步一步就走到那里,她不想过被母亲控制的人生,却控制自己的女儿走上了绝路。

    文中汉娜是天使,这个最小的孩子从来不会计较家人的忽视,她数着车库的两台车、桌上两套钥匙和门口的五双鞋,就感到无比安心。

    作者主动表示汉娜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深情而默默的爱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心细如发。

    放在国内,一桩很普通的社会新闻:花季少女因学习压力过大而投湖自尽。

    在这个华裔作家的笔下,案情的前因后果被一一复盘,细节的精妙让人称赞,不被祝福和接纳的家庭里,成员之前的爱和羁绊让人唏嘘,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小说的故事情节设置在20年前,放到今日的社会背景下,对为人父母者仍有警醒的意义,它会提醒我们自己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何才能做一个正确的父亲或母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莉迪亚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xe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