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个关于留学生的视频,博主说现在疫情下如果你的家里不是富裕的条件,就不建议去英国留学,因为很有可能因为买不起机票回不来,进而错过了实习和毕业季,影响未来的工作道路。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篇关于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人物专访,主要讲的是现在的留学生学历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去小公司也被嫌弃学历太高,高低都不就。花费很多钱去国外留学,但是没有在那里学到核心的技能,或者专业与现有市场脱节,加上疫情影响头部公司也裁员,导致很多留学生的处境尴尬。可要问起是否后悔出国留学,受访者都表示不后悔,他们觉得困难只是暂时的,出国留学学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眼界和圈层,这对未来有益。
我以前也问过自己,大学四年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像也是眼界。读大学让我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他们接触的同时,我的思想也在碰撞中发生转变。那知识呢,很抱歉,我读的是一个文科专业——编辑出版,四年读完,除了对出版编辑这个职业形成一个大体的认识之外,我好像没有学到什么知识。
就跟出国留学的人一样,眼界有了,知识没有。
除非读的是工科专业,不然应该很多人都跟我是一样的,从一个万金油专业毕业,变成是一个很没有底气的人。
我不是想说拓展眼界没有必要,拓展眼界很有必要,它能够在你妄自菲薄的时候及时打住,能够在你不够确定的时候助力一把,还能让你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可是,知识呢?
求学的本质,不应该是知识和学问吗?
当我说出求学归来只长见识不长学问时,我认为那段求学之途于我而言,是失败的。
我没有掌握分析事情的能力,也没有看清底层规律的智慧。
当年见识浅薄的我,没能遇见一位好老师。
也许有人想要反驳我,这不是你的问题吗,为什么要怪老师?
可是我当年确实遇到很多照本宣科,照着教材做ppt,然后照着ppt念,或者直接不上课放视频的老师啊。尤其对于一个小众专业来说,专业老师来来回回就那几个,被荒废的课堂时间就占了上学时间的一半。多上几次课,对那些老师的心也就死了,无聊就只能玩手机了。
知识不是凭空从脑子里蹦出来的,知识是要传授的,是以人为纽带,如果传授的人不行,并且被传授的人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这样的求学,就是失败的。
说增长眼界,只是想掩盖我们读完书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的事实。
增长眼界确实可以让我们走得远,但是站在知识的肩膀上增长的眼界,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知识为主,眼界为次。
求学求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眼界。
当然,我这里说的知识不是指专业知识和课堂知识,它是专业之本,很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掌握那些不仅对本专业有用,用在其他地方也很有用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搭建知识架构的能力等。
这些并非全都能从课堂里学到,但是如果有老师在课堂上提及一二,启发一下,让你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课后自主学习,也是很棒的。
如果要自己悟,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大学四年加上毕业四年,我用七年的知识,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落后很多了。
七年,其实可以做很多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