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3:57 被阅读86次

一鼓作气,再做个“致良知”的总结,即使还是有些模糊。要不然,总是惦念着这件事,总觉得是件未完成事件。我这是有始有终呢,还是完美病症发作呢?

伟大的知行合一是有步骤的。从知道到做到,叫“事上练”。然后到“行”到“合”,“合”到“一”,那个“一”就是“致良知”。那个“一”不是终极,不是最后,是一个再循环。这个致良知,没有止境,可以不断地升华上去。这个智慧是成长的,不停地成长。

阳明心学所说的良知,出自孟子。孟子说:“不学而能为之良能,不虑而知为之良知。”就是说,知天理,知人间大道,是一个人内心本来就。有的,但是因为现实的缘故,各种欲望、情绪、不良习性蒙蔽了良知。因此,你要找到这个良知,然后不停地去磨练它,升华它,这样便可以进入一个成长的循环。

这个良知,应该是和孟子的人性本善有关系。人本来有一种大智慧、大善良在里头,找到它,然后升华它。王阳明说之所以可以知行合一,可以事上练,就是因为“致良知”。换言之,本来就有这个智慧、这个能力,只是以前没有面对这个“事”,因而没有激发出来而已。

看到这里,想到了什么?你原本俱足!

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论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说人人皆有良知,只不过是被蒙蔽了。如果你觉得没有,那是被现实遮蔽了,被欲望、情绪、纷繁复杂的红尘遮蔽了。心学让我们静心而坐,找到我们心中的那个良知,让我们事上练,练的就是那个良知。找到它,呵护它,成长它,推扬它。然后进入知行合一的循环,这个致良知就变成人生的价值和统帅。

有了这个统帅,纷繁复杂的事务立刻就清晰了;有了这个统帅,处理事情就可以达到惟精惟一的状态,然后允执厥中。王阳明说:“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对对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致良知是心学精华中的精华,总纲中的总纲。从心外无物到知行合一,到事上练,到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整个体系就完美地呈现出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一旦良知觉醒,人生就是一片光明。所有的困难挫折都挡不住他。如果每个人内心良知觉醒了,人生的价值自然就会体现,人类社会就有希望了。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本质,是让人们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那么“良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良知,即“知行合一”最后的那个“一”,是“惟精惟一”的那个“一”。良知不仅是良心或道德自律,其本质是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这种内心光明的指引,应该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灵性的自觉。拥有这种自觉,才可以走向“必然王国”。这种自觉是内在的光明,可以指引我们的一切,可以指引我们人生的成长。

“致良知”非等闲中来,而自困顿中来。并不是有良心就可以达到“致良知”这种境界。如何致良知?要“实落用处”,要在事上练。越是困境中的事上练,越是能够得到真正的致良知。王门弟子罗念庵说:“世今哪有现成的良知?良知非万死功夫,断不能生焉,不是现在可得。”王阳明也说:“颖悟所及,恐非实际。”仅仅是在平平静静的生活里,即使有良心的发现,也未必是真正的致良知。人生的困境有时倒是人生的一大际遇。

要致良知,除了事上练,还需静坐。

再来补充一下心学的静坐。心学的静坐是要进入一个思维上的高屋建瓴的状态——“精一”。

“惟精惟一”来自于《尚书》的一段名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儒家的总纲。。

为什么要静坐呢?因为人心惟危。人在红尘中,受其影响,各种情绪,各种欲望,渐渐就失控了。人心被外在所干扰甚至绑架,这就叫“人心惟危”。比如手机。是你在玩手机吗?是手机在玩你。

而道心惟微的道心,不论是在儒、释、道,还是在其他宗教,其实都是一种终极追求。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释迦牟尼,他们追求的那个本质,道家叫做道,儒家叫做仁。那个最高的境界、最高真理,就是道心。道心惟微,隐约不可寻。但掌握了这个至高真理之后,就可以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喧嚣的尘世。

到了精和一的状态,就可以“允执厥中”,就可以守中正之道了,就可以做到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如何达到精和一的状态呢?这就需要静坐了。

但是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情便不同。”一遇到事情就不行了。那怎么办?要在事上磨练。就像一把好刀,好工好料,做出刀的形状还不行,还要在磨刀石上打磨,才会变得锋利可用。这里的“事”就是精神的磨刀石。事上练,然后配之以静坐,这样你内心的智慧与思维以及精神世界才会越变越强大。

这些是不是类似于禅宗说的人人皆有佛性,道在红尘中呢?

相关文章

  • 致良知

    再说致良知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何为致良知?致良知中的的致字就是到达的意思。良知代表的道德意识。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 致良知与经营之道

    何谓致良知? 什么叫“致良知”?“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是阳明心学总纲中的总纲。那么,什么是“致良知”呢? 中...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16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 ”善良无止境,致良知、止于至善,...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6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十六【薛侃录】。 去私欲、致良知。先生...

  • 《知行合一王阳明 05 番外篇一》

    自然而然致良知的人,是圣人;勉强自己致良知的人,是贤人;不肯去致良知的人说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那就是愚人。 良知可...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1天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1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75天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75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

  • 2018-01-28

    2017企业家致良知论坛上,致良知四合院秘书长立平女士发布了“致良知+”倡议,让社会公众看到了未来践行致良知的清晰...

  • 「心学」致良知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 致良知的步骤: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致良知

  • 传习录第二十一天

    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著实致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良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y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