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老家临沂,爷爷总要在下雨天给我预备一个大木盆。爷爷说,黄河要是发大水了,你一定要坐在里面,牢牢得抓住。我说爷爷奶奶和姐姐怎么办?爷爷说,不怕,咱有准备,院子里还伐有几棵大树呢!童年,我经常对未知的黄河水感到惧怕,直到读历史,才知道黄河决口给中原地区老百姓带来的是人间地狱,那是老一辈人整体的惧怕。
时光回到1994年8月底,那时我在下寺湾钻采公司石油安全科工作。一天下午,同事呼叫我,快看洛河发大水了!跑到大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人。记忆中不记得天在下雨,仿佛还有西天的太阳在播撒光辉。对面,绿油油的庄稼被镶嵌了一条金黄色的腰带,蜿蜒曲折,翻滚着向前奔流,那是上游暴发的洪水。洪水流动着,可以远远看到河面上漂浮着木柴和油桶这些漂浮物。对面田家沟的河湾处,有一个人,在挥着一把长杆,奋力捞着洪水里的东西,有知道的告诉我,这就是“捞洪财”。只见他不捞木柴,只要油桶,不多一会,在其身后就堆起了十几个油桶,听见身边人嘀咕,这家伙发了!看腻味的我回了宿舍,一会,听见大门口眺望的人群开始喊叫起来,好像出事了。急忙赶过去,只见捞洪财的那人已经陷入在洪水包围之中。原来洪水量增大,在他不经意间背后冲出了一条河道,河道急遽增大,把他和他的一大堆油桶围困于孤岛。我和大家都焦急起来,怎么办?这么远的距离,何况是河对岸,鞭长莫及。看那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次次返回试探,一次次退缩,水一步步蚕食着孤岛。最终,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他和他的油桶全部浸泡在了洛河洪水中,一个大浪打来,在大家的一片惊呼中,堆积的油桶被冲散,重返汪洋,而他在洪水中挣扎着向下游冲去,只留下圆滚滚的头在水面漂浮,不知后来是否被营救。翌日,回甘泉,忍不住又去洛河边再看洪水,一条钢索桥上,挤满了捞洪财的人,不过,他们捞的是西瓜。抬眼一看,洪水冲下来无数的西瓜蛋子,在浊流中起起伏伏。我突然想起昨日眺望见的那颗在水中挣扎的头颅,不禁胸口一阵的发闷,随即离开。
2013年的那场洪水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一次洪水。后来,随着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工作力度的加大,甘泉的洪水灾害日渐减少,一连几年近乎于绝迹。每到汛期,经常听闻防汛部门喊破了嗓子,听不见人群防范的谈论。思想的麻痹是可怕的,灾害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查看《甘泉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确指出“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甘泉的水文气象情况是: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6.8℃;年降雨量571.2mm,年最大降雨量785.7mm,最少降雨量为312mm,一小时雨量为75mm,六小时雨量为94mm,24小时雨量为150.3mm,降水总量12.9亿m³,浅层地下水总量0.391亿m³。水土流失面积900k㎡,占总面积39.5%。由于甘泉县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沟掌沟畔的悬崖峭壁地貌较多,加之河网密布,沟道纵横,山区林草茂盛,是局部暴雨山洪频发高发区。山洪常常挟有大量泥沙,悬移质与推移质较多,含沙量一般在180--460kg/m³,最高达918--965kg/m³。据史料记载,1839年8月(道光十九年)府村、道镇发生山洪灾害被山水淹死男女大小人口34人。1855年本县洛河曾发生过9650m³/s洪峰流量的百年一遇大山洪。1955年山洪灾害,受灾面积210k㎡,耕地364亩,人口636人,死亡2人,损失当年价35万元。1994年8月31日,曾发生过一次相当于五十年一遇的山洪,其入境洪峰流量为7200m³/s,受灾耕地5.6万亩、人口2.9万人,损失当年价为4416万元,可比价为4.15亿元,死亡4人,损失相当惨重。2013年7月,县境内发生百年不遇的长时间强降雨过程,降雨量370.9毫米,是历年同期的3.33倍,倒塌房窑393间(孔)、严重损坏6250间(孔)、一般损坏23053间(孔),损毁道路、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9亿元。从历史的灾情反映出,由于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所以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是威胁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
每一次的肆虐,都会给人民造成损失。又至汛期,在做好日常防汛的同时,更应格外留意今年突然火爆的甘泉雨岔大峡谷。我想先说说美国亚利桑那州那个闻名于世的羚羊峡谷,它分为两段,上段180米,下段800米,中间相隔几公里平坦的沙漠。再请看互联网络中的一段记载:“羚羊峡谷如同其他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大峡谷的形成并不仅靠科罗拉多河的水流。高原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才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暴雨,山洪暴发的力量就越是惊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着一路冲下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将地貌天翻地覆。”
“上与下羚羊峡谷的参观都需要由纳瓦荷族导览引领。有时也有游客单独进入峡谷,在1997年8月12日,下羚羊峡谷中有12个游客没有纳瓦荷族导览引领进到峡谷中,其中有七位法国游客,两位美国游客,还有英国游客和瑞典游客。当天峡谷所在地仅有零星的雨点,但在10英里的上游下了约1.5英寸的雨量,仅下了15分钟后,雨量降到0.75英寸。在降雨后30到45 分钟内形成了暴洪,并直接冲到了下羚羊峡谷中,这12位游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突然出现的暴洪冲走,其中有两位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研判是被冲到峡谷之外。最后仅有一位28岁的美国游客生还(被搜救队发现他被卡在岩架上)。”
“羚羊峡谷区域的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出现,有时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就有可能急冲至下羚羊峡谷中。后来下羚羊峡谷中就增设了许多铁梯、安全网与绳索,以防意外再度发生。关于下羚羊峡谷是否要开放尾端步行的部分,也因为此意外而有众多争议。”
峡谷,就是泄洪的通道!这一段网文分析叙述的如此真切,羚羊峡谷的成因与雨岔峡谷别无二致。目前发现的峡谷群中,大多属于旱沟,桦树沟是自己泛出的泉水,听说蛇河沟有细小的水流。这些,都不足以在百万乃至亿万年来,形成如此壮观的峡谷地貌。是暴雨形成的山洪,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聚集,沿途裹挟着连根拔起的树木和石块,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峡谷,一次又一次切割着峡谷的墙壁。思索坚硬的谷壁是如何被打磨出流畅的线条和怪异的造型,你就能体会到洪水的强大力量。去过桦树沟峡谷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中途一线天上嵌着的汽车残骸,还有谷底里粗大的树木从何而来,那就是洪水的力量!
下一次在何时,我们不得而知。峡谷,就是泄洪的通道!你看过水电站泄洪的场景吗?闸门一开,急不可耐的水流飞射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吼声。熟悉本地气候的人一定知道,夏日的雷阵雨是如何的迅猛。当前沟还是艳阳高照,后沟里一场雷阵雨,眨眼间就能给前沟带来一场洪流。雨岔峡谷与羚羊峡谷一样,都属于缝隙型峡谷,空间狭小,两壁光滑,中途没有攀爬出去的通道。一旦洪水灌入,流速惊人,洪峰会像猛兽一样呼啸纵横,其后的水位也会迅速升高,倘若有人在内,自然避无可避。
山洪年年都有,但从未有谁在峡谷中敢拍下真容。峡谷,就是泄洪的通道!反复用这句话意在提醒所有慕名前来观览的客人。多少年来,这片原生态的峡谷鲜为人知,默默地经受风的侵蚀洪水的打磨,与人安全无虞。一朝石破天惊,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安全的警戒线要时刻紧绷。在此汛期来临之际,提醒大家以史为鉴,安全出行,服从管理,切勿在阴雨、雷雨或大风天气擅自进入峡谷区域。
童年的记忆,往日的见闻,使我对自然的力量有着深深的敬畏。虽然知道写下这些文字,说这些话很不合时宜,但良心在时时叩问着灵魂,但愿浊流不会出现,我的隐忧成为杞人忧天。
2017.06.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