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李点儿当兵回来,晚上提着行李到家了。
一家人非常高兴,想跟他说说笑笑热闹一下,没想到,几年不见的他,说话洋气气的。
用大家的话说,洋气的就像吃了羊屎蛋儿一样。
奶奶听不惯,没说啥。爷爷不乐意:
出去了几年,回来音调儿咋变了?人家西头李怀,在外边儿当大官儿,那么多年,回来说话也没像你呀!?
李点儿冲爷爷笑笑,说:这是普通话,在外边都这样说,好听,听服就好了。
娘只顾亲热的:孩子出去几年,肯定学些新鲜的,说给大家听听,咱开儿开儿眼儿。
爹的眼一瞪:别说那些洋不洋土不土的,听着别扭,让隔墙儿邻居听了,不得劲儿。说你大养人。你这才出去几天?!古代人出去一辈子,回来了,家乡话还不改呢。
李点儿走进屋里,睡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了,拿起扫帚,把整个院子打扫了一遍。
刚走出大门,碰见二大。连忙打招呼:
二大,早上好!
这洋气话儿听着太别扭。二大看看他,笑了:
点儿,到儿晚儿回来了?
昨夜晚上。
李点儿是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吗?当兵的在乡下地位高,老人闺女都喜欢。还是故意说洋气话儿,认为二大不会,就他会就他能?
刚说完,爹走出门来。
听到他说这话,扭头拐回去,拿出大门后的笤帚,气呼呼出来,眼一瞪:
坐您奶奶那盆上!
说着,用笤帚扩打他。李点儿身上被打了一下,赶紧跑。
他爹追他,被二大拦住了。爹不停的骂他:
跟您二大说话,还昨夜晚上昨夜晚上,娘那个屁,坐您奶奶那盆上去吧。
到晌午,他爷俩的故事传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
大家坐在十字路口的饭市儿上,有了谈资。
那洋气话儿,被大伙儿演绎的淋漓尽致,加了笑料,甚至还要技高一筹。
说的人,带着表情,带着表演,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说的大家哈哈笑笑,说的有人笑弯了腰,说的有人把嘴里的饭,忍不住喷到地上,说的有人直说腰疼,揉揉揉揉的叫。
一下子,李点儿成了村里的明星。
李点儿出门,总是喜欢把上衣装进裤子里用皮带出起来,挺胸走路,看上去很精神。
在部队,可能都一直是这样吧。
全村里,从东头儿到西头儿,从南头儿到北头儿,自古以来,就没人这样穿衣服的。
你刚回来吧,把上衣出进裤子里也行。
时间长了,看上去有点儿印版儿,有点儿格格不入,有点圣人蛋,有点儿不随大流。
大家给他起了外号,叫”外出腰”。
后来,村里又出现了三位”外出腰”,都是当兵回来的,凑在一起,大家叫他们四大”外出腰”。
人家那几位,过了不久,就不圣人蛋了。听到乡亲们给他们排名次,起了这样的外号,感觉不得劲儿,都改了。
出门不再把上衣,出到腰里了。只有李点儿依然如故。
荞麦地里长满了草,清早,李点儿他爹站院子里叫他,赶紧起来,下地锄地。
走到低头,他一看荞麦都开花了,想给爹开个玩笑吧,叫着老爹的名字:
李同林同志,青杆儿绿叶开白花,这是啥东东呀?
他用洋气话儿,声音还拉着唱腔,有点另类。
他爹扭头,拿起锄头就抡他,他”蹭”的一下,跑的比兔子都快。
嘴里用家乡话,大声叫喊着:
老少爷儿们儿,都快来呀,荞麦地里打死人了。
在地里干活儿的老少爷儿们儿,都不干了,站在那儿,看他爷俩表演。
这个李点儿呀李点儿,当了几年兵,咋学成超级圣人蛋了?
李点儿,你咋不说洋气话儿了?
李点儿,给你爹干一仗,部队里学了没有?
……
老少爷儿们儿,在一边儿硬是看笑话儿,没人过来劝架儿。
从那以后,他普通话儿,洋气的话儿都不说了,但外出腰,没有改变。
大概是因为当过兵,感觉那样穿衣服,是保留美好的回忆吧。
多年之后,他说,在部队里,是他最开心,最难忘的日子。
那里,从来没人笑话他。
刚进部队时,不会说普通话,大家都帮助他,教他。
好不容易说熟了普通话,回来说说咋了?乡亲爷们儿,为啥不爱听?
他想不明白。最终,他一直保持着部队的军姿。
走路挺胸,干啥事儿,不拖泥带水,干啥事儿,都认认真真。
后来,找了个喜欢他外出腰,喜欢他说洋气话儿的媳妇。
大家都说他俩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儿。
他媳妇说:总有一天,村里外出腰会越来越多,说普通话儿的越来越多。这是潮流。
也许她说的是对的。
后来,过了没有几年,她的话真的应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