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 夜话(2024.4.11)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带领教学部门推行跨学科主题学习,L跟我说,我们可以做一做跨学科的课题,以对活动进行梳理,提炼经验。于是,想法萌生,开始文献检索。
主题怎么定呢?跨学科只是一个背景,是一个比较包容的、上位的概念。受他人研究的启发,能否基于某种模式?比如,基于PBL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再仔细分析模式当中每个要素的意义和所指,回过头来联系已有和现有实践,以己目前之力尚无法勾连。
那能否与其他核心概念链接,生成一个更加丰富和宏观的操作架构呢?从空间来看,跨学科在广度上对现有学习进行拓展,而深度学习则是从另外一个维度进行了深耕。纵横联系,再往传统文化上去溯源,能不能是合纵连横的思想在小学教学当中的体现呢?好像也太宏大,自身研究水平驾驭不了,说不清,道不明,走不下去。
就这样,持续围绕这一关键词,默默做着文献检索。
一天,看到M,向其请教,当下关注的方向以及遇到的问题,M提醒我在做文献检索的时候,除了围绕关键词,还需优先学习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如果能找到相关博士论文来读一读和学一学,则更能有所启发。
于是,调整文献检索的排序,并扩大关键词搜索范围。啃读长则几百页的博士论文。这些文章篇幅长,研究过程完整,其链接到的方面自然也就更多,因此更便于在阅读中链接到自身已有的实践,从而在传承的基础上往前行走。
就这样,又过了近半个月。关于标题,还是没有让自己满意的生成。
每天上课、阅读、思考、写作,按部就班。开会、发言、交流也从未间断。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悄然交汇,终于,有一天一个让自己感觉有话说,也有事做的标题闪现出来。即时抓住,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在电脑上迅速记录。自此,初步方案产生。
既然是初稿,就意味着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需要细化和修改。比如说,国内外研究现状,虽说已经粗读+精读完成了近37篇文献的学习,但是,在国外内外研究现状这个部分并没有体现出来。只是用了三两句话进行总结,显然不够。再修改,对这个部分,予以充实。从国外谈到国内,再从核心期刊到省级刊物,用总-分-总的方法对该领域已有研究进行梳理, 最后再从当下延展到未来,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以项目化学习助力跨学科,以问题引领,着眼真实情境的学习。再由此链接到已有项目,指出基于项目的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算基本完成了一次能够自洽的分析与梳理。
进一步阅读,一定还可优化和提升。不禁联想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真言,一个想法产生,预示着良好的开端,但是,从想法到可以借鉴,禁得住推敲的做法,其间,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持续思考和改进。发现,就在思考之后,思考之中。
----2024年4月11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