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长龙一点点被大门切开,一个个拉着身影的人从热闹的候车大厅里面穿过去,借助着玻璃门的力量,走向了属于他们的起点。
宽阔的等车平台就在前方,然而却需要再穿过一个深入地下的通道。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下降与上升才可以看到安排给自己的位置。不过是一个位置,因为是唯一的,所以也就显得珍贵一些。
原来黑压压一大队的人,在经过了这地下通道的筛选后,也就分成了十来个小一点的队伍,因为隔着很远的距离,只能看到一些活动的身影,那些刚才相谈甚欢的人儿,这会儿要说上一些话,需要走上好一段路途,有些不值得。也不能全部这样说,心里面惦记着对方的人,就算是穿过十来个车厢,在人群形成的海洋中折腾好久,也没有关系,那样才能显示出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诚。至于距离疲惫之类的问题,从来也都不是问题。
转身看去,延伸至视线尽头的轨道依旧在冷风中保持他们倔强的姿势,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冷暖交替的世界,也好像已经找到了自己这一生最为确定的目标。世界赠送给他们偶尔响起来的敲击声,写进了固定的时间里,在等车的这个时间中,是听不到的。
列车还没有来,连响声也没有听见,那看不到尽头的通道外,此时只剩下了一群人的期盼。也许这些不时抬起头看一看远方的人群,就存在我的身影儿,为了尚未完成的学业,为了那换不了几件东西的银两。
以前因为害怕一个人外出,所以总要在安排计划时给所有有关联的人呼出电话。那时候的城市很大,一个人怎么走也找不到终点的所在,人,所以有一个人同行就变得理所当然。就是不知道当时一起出行的人,心里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孤独,漂浮在没有边际的天空下,一阵风来,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列车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在那淡淡的雾气中,热闹声开始在身边响起。拖拉行李的手心使出来一点点的力气,行李下面的轮子开始轻微的转动,人群慢慢向前走着,说话声已经没有了,热闹却比刚刚还要强一些,让人心生疑惑。
2
眼前的巷子一点点没入身后。巷子两侧也有正在营业的店铺,因为顾客稀少,所以店主人都坐在门口聊天。也不是所有的店家都熟悉,我看到一家面积甚小的店主人,正坐在门口看书。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以至于每次翻动书页得动作都会在黑色的影子里留下跌宕起伏的一笔,惊得趴在一旁台阶上面的鸟儿都要向着远处折腾几次翅膀。
巷子里面穿过的学生很多,都骑着干净的自行车,在这条路上面呼啸而过,没有丝毫的停留。他们似乎在赶时间,虽然这也刚刚下午六点钟。也有两三个稍微走得慢一些的学生,会在看到这个店主时有片刻的停留,也不过是说上两三句问候的话语,看得是什么书有什么收获,之类的话语。关于问题的答案,因为彼此都在管理时间,也就变得不再重要。
风声将这些人的衣服吹得左右摇摆,再见的告别还没来得及,车子已经冲了出去,只在突然安静下来的店家眼里留下一个名字,《禅》。
为什么会来到这样一个巷子,看到这样一群不同寻常的人?因为想要走近路。在巷子最深处有一条通往大路的台阶,一级一级走过去,要比从其他的方向上更快一些。
台阶很窄,所以从这里路过的人很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搭乘交通工具,不管再近的距离也要选择四个轮子,大概这也就是巷子很方便依旧不会被看中的原因吧。
3
早上看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关于写作提纲的方法——思维导图。
因为最近在构思的文章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心里不禁着急起来,尤其是在自己写了半天文字缺发现那些文章什么都不是时,心中的烦恼更是指数型增加。好在今天看到了另外一种思路,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将原来小说的主题写在中心,通过分出来的支线,填充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话题,再通过话题延伸出可以引出它的事件。
当我们依靠一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来安排情节时,有时候会因为太过单一的叙述方式而使自己陷入写不好的困境里,而通过主题的发散可以让我们找到另外一些看上去毫不相干但是却处处有联系的情节。这样的创作思路一旦接通,可是会增加我们写作的动力的。
线性大纲的创作方法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一件事情只能对应一种结果。而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来的文章大纲,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摆脱写作的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