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每一次车辆涉水,总容易让人心惊肉疼,虽然行驶在日常熟悉的路面上,但是当覆盖上一层水后,对水位深度的判断,往往容易失去标准。在这样的境况下驾驶汽车,想不提心吊胆都难。不过也不必过于惊恐,杯弓蛇影完全没有必要。今天,大猫就以系列文章剖开汽车涉水之后的应对办法,从车辆涉水齐排气管、车辆涉水至档位杆、车辆涉水至仪表台、车辆涉水后的保险四个角度,全面阐述汽车涉水过程中和之后将损失降至最低的办法。本篇是系列第一篇文章,涉水至排气管。
极限警戒线水位以下,挂1挡,开足马力,不要停极限警戒线
车辆都有涉水能力,还有不同的涉水深度准则。理论上安全的涉水标准,在水面齐轮胎轴心处,当车辆涉水在轮胎及轮胎轴心以下,这样的水深是安全水深,汽车可以安全驶过,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当路面积水越过轮胎轴心,逼近至排气管下沿时,这个位置是汽车涉水极限警戒线,一旦越过,稍有疏忽,造成熄火,水延排气管进入发动机内部,车辆的品质将会大打折扣,无论怎么处理,都难于恢复发动机到原有状态。
极限警戒线下的汽车驾驶
当车辆行驶在水平排气管以下时,特别是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行车隐患依然很多,非常脆弱。正确的操作方式是,慢涉水,将档位挂到1档,降低速度,提升发动机扭矩,增强行车动力,尽可能不让车辆半途熄火;其次,在行驶过程中,尽可能避开大货车或者大巴车,这些车辆底盘较高,往往掀的水浪,对中小型汽车造成冲击,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排气管进水。在这样的水位行驶,不管怎么说,尽可能不要让发动机熄火,只要发动机在运转状态,排气管均在不断向外排气,一般水不容易进入排气管,更不容易进发动机。
极限警戒线下涉水后的保养
在这种情况下涉水,只要中途没有停车,就算中途停过车,又启动过,车辆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不过如果涉水时间比较长,有水渗透进驾驶舱或者尾仓,这种情况还是有点小麻烦。需要把车辆脚垫、隔音胶等等底部材质拆卸下来,进行全面清洗、杀菌消毒,并且彻底晾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些材质日后发霉生臭,影响驾驶舒适性。除此之外,对于驾驶室底部的金属,有必要喷涂防锈剂,以避免车辆日后生锈。至于车辆底盘,大可不必多虑,毕竟底盘是车辆最坚固的部分之一,还不至于因为浅浅的涉水,在没有恶性擦碰的情况下,就引发不良后果,在这样涉水后大可放心。
车辆涉水后成为“水煮”汽车,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的“水煮”深度,引发的后果也各不相同,今天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第二篇文章将会讲述汽车涉水至档杆位置后的处理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