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汤

作者: 由豫94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02:10 被阅读0次

《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滋润内燥剂,适用于脏腑津液不足之内燥证。代表方如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原方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肠燥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脉沉无力者。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之大便秘结,乃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热病伤津,阴亏液涸,肠燥失润,则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数等属津液亏乏、阴虚内热之象。阳明热结,必伤阴液,若其人邪热炽盛,形证俱实,当用承气汤攻下,泻热以救阴;若其人阴血素虚,或津液大伤者,不可予承气汤,攻之必重竭其津。治宜滋阴润燥通便。

【方解】方中重用玄参为君药,其苦咸而寒,清热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肠燥。以细生地为臣药,其甘苦而寒,清热滋阴,壮水生津,与君药玄参相须相宜。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麦冬甘寒,滋肺增液,生津润肠以润燥,为佐药。三药合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二),养阴增液而清热,使肠燥得润,大便自下,故名之曰“增液汤”。

【配伍特点】重剂咸寒甘润,增水行舟,寓泻于补。

【运用】本方是主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证的基础方,是增水行舟法之代表方,以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方中三药均较临证常用量为大,即“三药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各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温病条辨》卷二)。

【鉴别】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均为“增水行舟”之剂。然增液承气汤系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其泻下之力尤强,用于肠燥阴亏,热结较重者。

【方论选录】夫大便闭结一证,有虚有实。其实者,或热积于中,或寒结于内,而寒下、温下之法,固当详察。至其虚者,或因气馁,或因津枯。气馁者,宜用辛温补运,以助其传送。其津枯者,非甘寒养阴,增水行舟之法,何以使肠中坚结之浊顺流而下?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涸,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又能解热结可知。麦冬、生地补肺阴,壮肾水,使金水相生,津自充而肠自润,热邪自解,闭结自通矣。(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

【医案举例】初四日,老年温病日久,误用风药过多,汗出伤津,以致大便坚结不下,口干舌黄,系阳明症,当下之。但气血久虚,恐不任承气。议增液汤,一面增液而补正,一面去积聚以驱邪,增水行舟计也。(《吴鞠通医案》)

【方歌】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便不通,或合硝黄作泻剂,补泄兼施妙不同。

清·吴瑭《温病条辨》 

卷二 中焦篇

十一、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征按:二十年来,予以此法救温病体虚之当下者,取效屡矣,颇以为独得之奇,而不知鞠通之有是方也,所见略同。

增液汤方(咸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      麦冬(连心)八钱      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迴护其虚,务存津液之心法也。

按:吴又可纯恃承气以为攻病之具,用之得当则效,用之不当,其弊有三:一则邪在心包、阳明两处,不先开心包,徒攻阳明,下后仍然昏惑谵语,亦将如之何哉?吾知其必不救矣。二则体亏液涸之人,下后作战汗,或随战汗而脱,或不蒸汗徒战而脱。三者下后虽能战汗,以阴气大伤,转成上嗽下泄,夜热早凉之怯证,补阳不可,救阴不可,有延至数月而死者,有延至岁余而死者,其死均也。在又可当日,温疫盛行之际,非寻常温病可比,又初创温病治法,自有矫枉过正不暇详审之处,断不可概施于今日也。本论分别可与不可与,可补不可补之处,以俟明眼裁定,而又为此按语于后,奉商天下之欲救是证者。至若张氏、喻氏,有以甘温辛热立法者,湿温有可用之处,然须兼以苦泄淡渗,盖治外邪,宜通不宜守也,若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断不可从。

十五、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脉沉而弱者,增液汤主之。

温病下后,邪气已净,必然脉静身凉,邪气不净,有延至数日邪气复聚于胃,须再通其里者,甚至屡下而后净者,诚有如吴又可所云。但正气日虚一日,阴津日耗一日,须加意防护其阴,不可稍有卤莽,是在任其责者临时斟酌尽善耳。吴又可于邪气复聚之证,但主以小承气,本论于此处分别立法。

护胃承气汤方(苦甘法)

生大黄三钱    元参三钱      细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知母二钱    麦冬连心,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增液汤(方见前)

十六、阳明温病,下后二、三日,下证复现,脉下甚沉,或沉而无力,止可与增液,不可与承气。此恐犯数下之禁也。

相关文章

  • 增液汤

    大便干结成球,阴虚火旺,就用增液汤。 生地20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煮水喝。一天早晚两次。 生地性凉,补肝肾...

  • 增液汤

    《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滋润内燥剂,适用于脏腑津液不足之内燥证。代表...

  • 增液汤试用

    增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治燥剂。具有增水行舟之功效。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

  • 增液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养生之家导读:增液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分别是什么呢?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详解。 增液汤 【正...

  • 笔记

    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乘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 干生地(增液汤)

    鲜生地晒干而成,干地黄细的,小的好,依然能凉血,散血,但散血的作用不如鲜的,偏于养阴,纯粹用来滋阴清热的时候,用干...

  • 平息内风剂: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阿胶鸡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镇肝熄风汤 《医学...

  • 攻补兼施剂: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黄龙汤 《伤寒六书》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 汤羹类

    目录 味增萝卜汤 味增萝卜汤

  • 增液承气汤

    元参一两,麦冬八钱,生地八钱,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方证特征性证:大便燥结,舌赤少苔而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增液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gk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