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围城》:浅谈钱钟书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创作者的借鉴意义

《围城》:浅谈钱钟书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创作者的借鉴意义

作者: 汤静诺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13:18 被阅读0次

    前言:《围城》这部长篇小说是钱钟书少有的小说之一,因为他本是一位学者,并非是不留余力的小说家,他的学术做得很成功,后世把他的学术思想称为“钱学”。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学者,他还因为长篇小说走入了中国文学史,足以可见他的才华是广泛而特别的。《围城》是他的代表作,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如今,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去看看他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创作的借鉴意义。

    1.《围城》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文章与众不同

    《围城》在创作手法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故事的个性化

    b.结构的散文性

    c.比喻句的生动性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里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先生的书给了我们一个理解《围城》的突破口,《围城》在取材方面不是某几个特定人物的特定故事,有其生活依据,但钱钟书在创作时把它内化后再用想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故事就有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先按方鸿渐的情感历程来捋一捋文章的脉络。故事是从回国的邮轮展开的,在船上方鸿渐先是和鲍小姐有暧昧关系,后来和鲍小姐的感情不了了之后,被苏小姐盯上的他开始和苏小姐周旋。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此生最爱的女孩唐晓芙,由于性格有缺陷的他既没有追求得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连苏小姐也看透了他的虚伪,最后只得孤单影只。然后情感故事就写到了抗战后,他和赵辛楣、孙柔嘉一起去上海的一所大学任教,被外表柔弱但工于心计的孙柔嘉所折服,最后与之订婚。

    钱钟书在小说结构上的特点是完全散文式的表达,剧中人物并没有同其他作者写小说一样贯穿全文。不仅结构上是散漫的,情节上也很散漫,都是讲的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就是他独具匠心地对生活琐事的描写,我们得以窥究深藏在平淡生活下的人性和人物的命运走向。

    我们再来品品文中的比喻句:

    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
    譬如小猫打圏儿追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橛乱转,就风趣减少了。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

    作家毕飞宇说:“一个小说家拥有了语言,就是拥有了生命”。文中像上面这样传神的比喻句数不胜数,信手练来。钱钟书对比喻句炉火纯青的运用使得他的文本成为了后世创作者争相模仿的标本,也正是他在比喻句上的成功,使得《围城》的语言有了他自己的艺术特色,可以说,语言的成功是《围城》会写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围城》聚焦的独特性,使得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

    综观二十世纪的著名文学家,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特色。鲁迅,老舍等人的关注点在劳苦大众上,张爱玲的关注点在男欢女爱的人性解剖上,沈从文写的是世外桃源的纯美,茅盾总是执着于实事和社会的犀利剖析。而作为学者的钱钟书则把视线聚焦到了这个看似很高级但又深藏悲哀的知识分子群体里,由于他自己就是这个群体里的一员,所以描写起来就相当地得心应手。正是由于他对这个群体的描写扩宽了中国文学史上作品聚焦的版图,让后世看到了那个时代下知识分子的群像。

    春上村树说:“鸡蛋和石头,我总是站在鸡蛋这一边”。这表达的不仅是他的价值态度,表达的也是他的写作态度。

    我国二十世纪的作家几乎都具有这样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的文学作品就很容易让人们去关注弱者和正义。钱钟书他的书写写的是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阶层上来说他们算不上是弱者,但他以这样的一群精英群体为题材还是写出了人的渺小感,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他的犀利。

    他作品聚焦的独特性还在于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仔细来看看方鸿渐这个人物,他是外出留学归来在大学任教。在我们大家的刻板印象里,这样的高知必然是很正值,博学,性格坚韧有主见,早已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的。但是钱钟书他撕开了这个“遮羞布”,方鸿渐出国不过是买的一个文凭,性格非常软弱且没有主见,被“围城”所困。像苏小姐这样的国外博士高知他都写出了她的封建性,没有女性独立意识,可见钱钟书的毫不留情。还有孙柔嘉的外柔内刚,唐晓芙的天真烂漫,由于钱钟书对他们的塑造,又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几位经典人物形象。

    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又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他不仅在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上非常传神,他的人物塑造还具有诗的意境性。比如在表达一个人物的心理情感时他不会直白地透露出人物这时候是怎么想的,他会用一系列的动作,语言等来侧面表达人物本身此时的心态,就算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那都是透过比喻句表现出来的。这样诗性的人物塑造手法就增加了作品的张力,让大家一读再读。

    3.《围城》思想表达的多重性,使得作品具有了特殊的人文厚重性

    众多周知,二十世纪是我国极其动荡和坎坷的一个世纪,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开始,我国就走入了一个不平静的世纪。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上个世纪大多数作家的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的都是人和现实的关系,而正是由于这样,像《围城》这样探索到了“人存在本质”的作品就显得尤为珍贵。读《围城》很多次,初读时才十四五岁,当时就光顾着惊艳唐晓芙的美好了。如今再读它,才领略到它思想的厚重美。

    在我看来,《围城》所表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a.自我情绪的“围城”的抒发

    b.对知识分子群体所处“围城”的探究

    c.对走出“围城”——“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每一部作品创作的开始都是因自我的情绪而起的,这也可以说是最初的“灵感”。钱钟书创作的《围城》必然也是带有自己的情绪表达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讽刺意味就可以看出他对当时一些社会风俗的不满。当然了,一部名著它的意义肯定不会仅仅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还能透过他的作品看到众生的处境。作品透过写方鸿渐的经历来表达了当时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的尴尬,他们虽然留学归来,但是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推翻旧思想的觉悟和力量,只得走着“老路”,然后混混度日。

    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其实不光是婚姻,人生也是一样的。方鸿渐自己选择去大学任教,选择和孙柔嘉结婚,但是后来却在这样的生活里“丧失了生活的希望”。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围城》对生活荒诞性的揭露和对“人存在意义”的探索。很多学者在解读时把造成这个荒诞性的原因归咎为了方鸿渐的选择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没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当然,其中也蕴含了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难以匹配的无奈性。

    钱钟书作为一个学者,他的作品充满了思想的厚重感,也给我们树立了一部作品想要成功不仅要“见自己”,还要“见众生”,“见天地”的典范。

    其实,谈了这么多《围城》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深度,并不是鼓励后来的创作者去模仿,最重要的是要创新。通过我们对钱钟书《围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我们在这篇文章里用得最多的词语就是:“独特性”。钱钟书正是因为他在艺术创作上多个维度的独特性造就了《围城》这篇小说的成功。

    其实,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独特性就是写作的核心生命力。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一彼得·汉德克的获奖理就是:“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创作的独特性是后来的创作者都应该学习的创作精神,有朝一日当一个创作者能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独有的思想情感,与别人的作品没有同质化时,他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创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浅谈钱钟书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创作者的借鉴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kx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