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已至,冬将到来,寒气渐重,寒露有些什么习俗?如何养生安然过秋入冬?
寒露习俗
吃芝麻: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是益脾胃、补肝肾之佳谷。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秋钓边:此时的阳光不像夏季那般猛烈,所以深水区难以被晒透,鱼、蟹游向了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故而寒露成为了临水垂钓的大好时节。
登高:此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凉风习习。
舌尖上的寒露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以免伤人体阴精。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民间有“九雌十雄”的谚语。螃蟹的营养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俗话说:“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柿子虽美味,但不可多吃,多吃易得胃柿石症,尤其不能与螃蟹同吃,以免生成胃石。此外,糖尿病人、脾虚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柿子。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人们往往会“贴秋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贴秋膘营养都过剩,因此,秋季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