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赡养父母的问题,姊妹四人争吵不休的那个小丁同学又和我聊起了他的家务事。
当年我们几个农村户口的同学毕业后大都是父母帮着盖新房子找对象结婚,婚后又是父母照看孩子,小夫妻双双出门打工找生活。
而小丁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在结婚成家之后。他们的母亲就以性格不合和父亲分开过日子 ,但一直没有去民政局办过离婚手续。
父母分开的时候小丁才上高中,可怜的他除了住校就寄住在县城里的大姐家里 ,赶上礼拜天和寒暑假,小丁就在县城的农贸市场卖蔬菜积攒学费钱 。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结果那年正好赶上大学生不包分配工作,无家可归的小丁决定留在省城自己找生活 。
终于在同学的帮助下小丁在省城落下脚,第二年并租房子结了婚。
婚后第二年大姐就把家里的姊妹集中到一起商量,父母亲虽然分开过日子但终究是要子女养们活的。所以姊妹四人商量着,父亲分给大姐大哥赡养 ,小丁和二姐赡养母亲 ,此事大姐还请来了村里的老人和他们的舅舅作证,并当面签字按手印。
好在父母那时候才五六十岁,在农村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二十年过去了,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近父亲又患上了轻微老年痴呆症 ,整天需要人照看。刚开始大哥大姐每人轮流照看一个月 ,可两个月过去了,大哥大姐有点招架不住了,毕竟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 。
这时候大姐又召集姊妹们商量,说父亲是大家的,在父亲需要人照看的时候大家都有义务照看,每家一个月轮流照顾,以后母亲也是这样轮流服侍。
其实小丁心里很清楚,大哥大姐其实就是想让他把父亲接回家抚养。因为二姐儿子刚结婚,房子小,现在儿媳妇又生了个双胞胎孙子要照料, 所以大家都清楚二姐是没有时间照看老父亲的 ,只有小丁,一个儿子去年到外地上大学去了,现在有点空闲。
空闲是有,可小丁的家底单薄,奋斗了半辈子才有了这六七十平房子。
这都是农村人削尖了脑袋要到城里面买房子住的原因,不但把房价哄抬疯长也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还把乡下那么美好的空间都给浪费了。
不过有几个淘宝村,像江苏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新河镇周圈村。还有山东省滨州市湾头村,那里实行乡村数字化和现代化,从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三个维度出发,那里村民们生活富裕,几乎没有留守儿童,没有空巢老人,而且婆媳关系也比之前要好很多。
生活条件好了人也自然活的开朗,不会计较太多,如果小丁夫妻生活条件好的话他的妻子也不会不接老爷子过来住的。
平时夫妻俩也都上班,白天家里也没有人照看老人 ,再说20年前都分配好好的,大家一直都各履其责,现在又要反悔,他的妻子就是不愿意 。
小丁就劝妻子说:虽然说父亲是分给大姐大哥抚养,但出于孝心我们还是把父亲接过来服侍一个月吧。
他把父亲接回家的同时,他的妻子并在家族群里面发了一条信息:我们把父亲接回家里抚养一个月,并不是妥协你们的协议,而是出于孝心帮你们服侍一个月, 就一个月。
此信息一出,家族群里面炸锅了,大人小孩众人一阵子争执,亲戚关系越来越僵 。
就这样僵持三个月之后,再有几天又该轮到小丁接父亲了, 在妻子的怂恿下小丁也决定不去接了。
大哥大姐直接在群里面炮轰小丁,大哥甚至借着酒意在微信里面大骂小丁忘恩负义:说什么帮我们服侍老父亲? 你不是父亲的儿子吗?你是石头缝里生的吗!如果小丁这个月不去接父亲,他就把父亲送到小丁的单位里,让大家都知道小丁是个不养父亲的人。姊妹们纷纷退出家族群,甚至僵到微信互相拉黑。
无奈的小丁只好在自己家隔壁一栋楼租了一间房子,专门给老爷子住,自己辛苦一点每天上下班都把老爷子的饭给做好送去。
小丁说到这里嗓子明显有点哽咽,他没有想到几十年的姊妹情份就这么若不经风。更让他心寒的是,现在父亲也轮流服侍了,可姊妹亲情却怎么才能恢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