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好像刚刮起素质教育风,我记得我当时刚上一年级,满世界叫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减负,不能让孩子被沉重的书包太多的作业耗费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我还记得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哇,我们的作业就少了吗?好像没有,好像一直在叫着减负,但是我们的学习节奏没有显著的变化。
讲讲我自己的孩子吧,这是对我的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啪啪打脸的过程。
对于安德鲁斯先生还是非常骄傲的,因为他的坏脾气被我顺流而下,通过几年的风雨无阻的绘本阅读我和他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仅让他接触到历史、科学、文学各个范畴,更让他学会如何和别人交流和相处。他可以和长辈喋喋不休的探讨气候变暖,也学会了利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到:随着科学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农场里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被机器取代了;在机器人编程课里完成任务后就开始发挥他脑袋里储存的知识,进行他的改造事业;和大小朋友相处无障碍,他知道如何套近乎,如何保持立场,如何不激化矛盾。回到学习上来,安德鲁斯先生态度端正,愿意和我一起分析问题,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我觉得一年级的学习我们应该没有问题的,甚至以后的学习我们都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因为我给他树立了一个端正的态度,为他建立一个榜样,并且我有信心,通过我们的陪伴,让安德鲁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不停歇。
啪啪打脸的时候很快就到了,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刚开始的时候我反思,安德鲁斯先生属于慢热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稍差,直到我被老师约谈,总结以下几个原因:上课专注力不够,粗心,不认真。并且老师强调,这种成绩,是肯定不行的。
我非常伤心,非常失望,但不是对安德鲁斯先生,是对我自己,因为我知道,一定是我的引导和约束的方式方法,带领他学习的节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了对于我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抽丝剥茧般的反省。
素质教育叫了那么多年,好像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成绩还是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好像还是每个家庭的孩子该学什么学什么。并且千百年来,教育拼的永远都是一个家庭对于这个事业的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古代大户人家会有自己的学堂,会批出专用的经费保证家族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现代当代,有背景有关系的大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在基本的义务教育之余多学多接触,进名校,走出国门,甚至不止去一个国家。所以我很早就意识到,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有能力的家庭单位,在保证孩子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给孩子加的并不轻松的砝码,让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发展。所以我会很早开始就给安德鲁斯先生读绘本,一是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从小让他在有限的范围内多看多接触,发掘他的兴趣,开发他的大脑。但是这不应该是我没有搞好一年级成绩的理由。我是在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名,偷应试教育的懒吗?
我们的老师真的很负责,有必要的时候就电话沟通或者单独约谈,并且经常在沟通的APP上提醒家长注意有些特殊的方面,直到今天晚上,老师亮出了一份高分其中考试试卷的家长反馈,密密麻麻的用红笔写了半夜纸,写孩子的作业情况,订正方法,交流过程,最后自己的反思。高分试卷的家长以非常开放的非常谦虚的态度在反思孩子的不足,而我却抱着之前打下的基础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我之前看不惯的一种状态就是抱着自己的孩子夸,却看不到别的孩子的优点,看不到竞争的激烈,那么我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这种状态。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对学校的快节奏填鸭式教育内心并不认同的,并且对一些非常刻板的做法心存芥蒂。我觉得教育应该是一个宽松的环境,相对自由的发展。举个例子,作业本为什么非要是一模一样的呢,我喜欢红色,你喜欢黄色,但是我们一定要用蓝色的作业本。再举个例子,我们上学的时候拍集体照,先整队到达拍照地点,再按照高矮顺序排好队,但是我更喜欢当时的外国英语教师的做法,大家来到草坪上,人到齐了就行,每个人摆好自己喜欢的姿势,一二三茄子,ok,搞定,我觉得这是个性的体现。拼音事业是学习中文的基础,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要求有或者没有基础的学生融会贯通,厚厚的注音书来练习拼读,简直开玩笑么。
但是,我们的数学作业本被要求重新换而耽误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不然今天晚上我们本可以有更多的剩余时间;安德鲁斯先生差强人意的拼读让他在必读书目的阅读方面经常减分,再这样下去就可能影响期末考试;我们每天除了完成作业没有剩余时间,课外阅读也被迫停下来。反观跟上节奏的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平日的作业完成也游刃有余,晚上有充足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我们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拉的喘不过气来,人家却能够跟着绳子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大步向前。我们在恶性循环中吃力的前行,人家在良性循环中越走道路越宽广。
这就是我不认同、心存芥蒂的后果。因为我不认同,所以肯定很多时候我不会尽力配合,因为我心存芥蒂,所以很多时候可能我在引导安德鲁斯先生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我自己的做法甚至感情色彩,要知道我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真的是太大了。因为我没有彻底沉下心来去学习,去探究,去自省,去改正,所以老师要求做100分的时候我可能以各种“素质教育”的理由,诸如不能如此刻板,不能如此严格要求,不能扼杀个性等等等等,拿到个70分的结果还不明所以。而最终我们要服从管理的,错的越多,返工越多,纠正错误占用的时间越多。最省心的办法,就是一开始花功夫把事情做好。
我不属于特权阶级或者上层阶级,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拼自己吧,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为素质的发展添砖加瓦。
但是反观我们的应试教育,确实是在以学习成绩、分数衡量好坏,但是真正剖析分数高低的原因,却可以看到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情况,课堂和课后学习状态等等,而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这都是在付出之后得到一份满意答卷的必备条件。所以再纠结于素质教育或者应试教育,是不是已经意义不大了。
至于从中反省我和安德鲁斯爸爸的做事态度和方法,那就是后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