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钢琴三重奏》,上交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李沛老师,大提琴首席朱琳,以及青年钢琴家左章为我们带来了两部精彩的钢琴三重奏作品。
上半场我们听到的是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D. 898》。这部作品是舒伯特在贝多芬去世的那一年创作的。跟贝多芬的最后一首钢琴三重奏调性、篇幅都很相似。不过当时舒伯特已经有了自己很成熟的创作手法,开始从古典到浪漫大胆突破,这也让这部作品更加丰富,动人。舒曼曾经评论这首三重奏是“痛苦的、女性化的、抒情的”,虽然音乐有些部分给人这种感觉,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可以听到一种属于年轻人的热情和意气风发。
也许是三位音乐家的演奏都非常具有激情,特别是左章的钢琴。舒伯特在的作品给予了三件乐器非常独立的表达机会,所以能够听到处于不同乐器的华彩,当然这也要求三位音乐家在合作过程中既要彰显自我,又要兼顾和谐。四个乐章中都有着非常优美的段落,舒伯特非常擅长写作歌唱性的音乐,他让每一件乐器都成了抒情的高手。钢琴,大提琴,小提琴或舒展柔美,或庄重典雅,或激情热烈,各显魅力。
主旋律开头与第二乐章主题开头类似的主题欢快活泼,灵巧生动,就像走在阳光中年轻人。乐曲中段有特别舒展美丽的圆舞曲节奏,优雅,充满梦幻色彩,让人心情愉快。还有充满活力的谐谑曲,洋溢着青春活力。很难想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身体上和精神上早已虚弱,被绝望和忧郁折磨,他的音乐却充满热情活力、神采飞扬。
下半场演奏的是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8》。虽然这是勃拉姆斯的一部早期作品,但是他在30多年以后又将这部作品加以修改,并且亲自首演。如果说在这首曲子中可以听出勃拉姆斯一生复杂而强烈的情感也不为过。在他的音乐生涯,对于舒曼夫妇的知遇之恩的感念,对于克拉拉的爱慕,但又因为各种阻碍不得不停留在发乎情止乎礼的默默关心。这种纠结的情绪在他的音乐中就能感受到,极为认真,对自己极为苛责,极其追求完美。
以前一直会觉得听勃拉姆斯的音乐累,但是经常不经意的一个乐句就足以让人感动。音乐中的情感就是那样让人欲罢不能的迷人。据说勃拉姆斯演完修改后的作品后,对克拉拉说过自己已经亲自将这首曲子送进了坟墓,没有兴趣再演奏一遍,但是他享受那个演奏的过程。也许过程的确是比结果更重要的。
最后三位演奏家还为大家演返场了一首勃拉姆斯的小品。热情而神采飞扬的音符再一次让观众感受到他的魅力。小长假没出门,在音乐会中完美结束。希望最近不要有新状况,大家都可以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