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疏离,一世知己,与你相守朱门里。我想,这是曹丹姝和宋仁宗最好的写照。也是一个女人最大的遗憾。作为女子,最大的幸福莫不是和所爱之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然而,曹丹姝猜中了开头,却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亦或是始终会对心里的奢求恍恍惚惚。
那个出身将门,少年时入应天府,拜范仲淹门下,学忠君之心的奇女子,似乎在一日日的礼法规矩下渐渐死去,但是,心中有格局,胸襟藏丘壑的无暇皇后却日渐被大家记住。
为后,是为国,克己复礼。
为妻,是为己,琴瑟和鸣。
二者之间,她选择了做臣子,做皇后。
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贵妃那样的简单直接,也不是苗娘子那样的青梅竹马,也不是像熙春那般白月光。丹姝和赵祯,先是成就千秋功业中的政治同盟,最后才是彼此深埋心底的情意。
这里是后宫还是前朝大殿,你是我的皇后。还是御史中丞,左司谏右司谏。”
“你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与我对峙,曹丹姝,你得到你想要的了吗?”
——丹姝听着这样的话该是难过的吧?但是难过又能怎样?一位周全得不能再周全的皇后,用礼节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的人设是丹姝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她为爱人唯一能做的事。
也许,丹姝稍稍低个头,服个软。或像贵妃那般撒泼发疯她就能够独领风骚。但是,那就不是她了!对,不是她!她不屑,不屑用这样的方式获得爱!她和赵祯两个人之间的情意一种介于知己与伴侣之间的有着极强的张力的势均力敌的关系。她和赵祯之间的这种相敬如宾和知己之情,她比任何人都能理解他,因为他们相似。由爱而生贪嗔痴念,但谁能保证至死不渝。帝王多薄情,一入宫门深似海,向来是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后宫女子多浅薄,大多眼界和思维都局限在这四方天地。曹皇后拥有的格局和眼界是她的家世耳濡目染的,所受的教育和见识是来由良师所授阅历充实的。她跟赵祯在格局和境界上是在同一层次的,所以他们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才能真正是“始终并肩”。因为彼此之间的眼界足够长远,看到的是家国天下,期盼的是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而不是把目光局限在小情小爱之上,去纠结和痛苦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帝王家即使有真情,也是要为朝局天下让位的。因为有太多的责任和负担,要承担起整个天下。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因为身份掣肘和自信傲气她不会也不能如寻常女子一般去争得天子宠爱,因为她的皇后身份注定了她要为天下女子做表率,要贤良淑德,要母仪天下。
情感和精神上,赵祯是天下人的依靠,而曹丹姝能给赵祯依靠。他可以在她面前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因为她理解他的脆弱颓丧,理解他的两难境遇,能给精神上的支持。虽然她有责任劝谏他,礼义与他对峙,站在他的对立面与他抗衡,推着他面对他不得不权衡的东西,她要替他持正方,告诉他你不能随心所欲,告诉他必须谨慎。因为为君者,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他们两个人大多为了大事争执,为了难以两全的无奈而争执,而这实际上是把赵祯本人情感上和理智上的冲突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便是曹丹姝对于赵祯而言的特别之处。基本上赵祯在丹姝这才能有安全感,露出脆弱和依赖的一面,展现没有安全感的一面,或是撕开隐忍的一面。她是最了解他的人,在他不能承受的时候给予安慰和陪伴。潜意识里情感上是依靠对方的所以才会是这样一个态度。不可否认帝王总有猜忌,也会有所怀疑,毕竟丹姝确实是属于会让人忌惮的能力和手段,又足够聪明,所以赵祯对她肯定也是有戒备,但潜意识还是不由自主的靠近。毕竟也是人,需要能有发泄的地方,有人可以依靠。这个皇后,给了他一个发泄的出口,承接他虽然身为帝王却永远不能随心所欲的不满。可能两个人之间的磨合,就是在这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吧。为臣,也就是用理性和礼制去约束他的任性,同时承接他的怒火。为妻,就是要无条件的支持他。但是这么做,情感上必然是会疏远,因为总是见面就是对峙和争执,是没办法真正交心的。赵祯其实并不缺一个能让他放松和给予支持的曹丹姝,因为这些别人都能给。但赵祯需要一个能让他释放压力和挡在他的冲动面前承接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力的曹丹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