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2009年,因为特别的机缘,我知晓了新教育,后来知道了新网师,明白有这样一群人在做着在做着这样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一直游离在新网师之外,是因为我疲于应付各种复杂的行政工作,我觉得没有时间去完成新网师的任务和要求。
在通往优秀教师的路上,我深知必须树立“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思维,于是我加入《高手教师》新网师线上啃读会、新网师学员交流圈,但是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真正走进去。
我认同“我们要把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人格,明朗、快乐,身体又健康,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也认同“我们的教育需要危机感,需要忧患意识,更需要自信心和崇高的理想,实现从原有的人人努力成才到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我认为:“教育者既要有‘心灵自由’的向往与担当,有非常的胆略与气魄,更要有坚毅的行动与实践。教师要时刻将唤醒、鼓励、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视为己任,以培育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本,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会创造的高素质公民’奠基。”
看过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后,我这样写道:晓东老师的出走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反观自己,我会常常忘记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时而迷茫又时而踌躇,时而心中有着辉煌的梦想,时而又在行动上,不停地打折。有时候很害怕年终的到来,这意味着要对这一年做一个总结,又意味着发现年初时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很多,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一年当中生命拔节的速度和自己的期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差距而写作水平,则是一个人思考力的体现,很明显地,常常有怠惰的痕迹出现。郝晓东老师在书中说:“认知决定职业的境界。观念的贫穷比物质的贫穷更隐蔽:固化的认知偏见,单一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的判断;把没得选当作自由选择,本来就是无法选择优秀,偏偏说成甘愿选择平凡。”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缺少了逼自己一把的勇气。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逆风飞翔?走下坡路总是让自己觉得非常的舒适,因为不用费劲,不用流汗,不用喘气,但是一个月过后一年过后,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呢?会不会除了悔恨之外一无所有呢?所以重新理解人生,人不就是为了活着,而且是要为了活得有意义。儒家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经天纬地,建功立业,道家强调无知无欲,无争,无知,无为而为,见天之性,反驳归真,佛家则强调去除欲望,而在新教育看来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既要在求学问的路上勇猛精进刻苦修炼,同时又要不断剔除生命中的杂质,将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皈依教育,在三尺讲台领悟此生之意义。而此刻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勇猛精进和刻苦修炼。人生苦短,所以,我渴望加入新网师,寻找到精神的同路人,让生命在岁月的浸染中更有厚度、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