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属于议论文,针对当时的不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而作。
韩愈出身贫寒,23岁中进士第,累官至吏部侍郎。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坚信,无论社会风气如何,读书都是最正确的一条路。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把重点放在自我提升上,不随波逐流,在时代的浪潮中,稳稳地把住自己的小舟。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从“古今对比”“自身与自身对孩子的重师之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入手,第三段从“圣人无常师”入手,处处都围绕着古人为师之态展开,但是目的却是谴责直指当时不尊师重道的社会现实。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议论文写作时必须先明确写作对象,不能局限于改卷老师,然后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从社会、国家等大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文章的格局就能得到突破。
从文章内容来看,尊师重道很重要,今天我们依然要践行这一点。否则,一个不重视老师的社会会成为何样?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缺乏深度与理性,没有围绕着知识这一真理的共同体是我们想要的吗?
故而,从思想的深度方面来看,韩愈之思于今日亦不落伍。今日之世亦要尊师重道,不仅在于古于当世,还在于未来。
今日忽然想到这些,记下,留待查找资料后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