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我在县委组织部工作了6个年头后,也选择了逃离,重新换个工作领域继续搬砖。
01我的情况
80后,大学本科毕业选调生上岸广西某县,我和妻子都非广西人。我在乡镇摸爬滚打几年后,现在县委组织部工作。
02回顾六年工作历程
回忆起6年前初到组织部工作,我还是带着一年“选调生”标签。从偏远乡镇一跃到县城实权部门,那时候的我,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
来到实权部门工作,很快就习惯了组织部的三个不好意思:“正常下班”不好意思、“吃饭早了”不好意思、“上班觉得没事干”不好意思。
每天都跟刚通了电的小马达一样,马不停蹄地工作,似乎习惯了并且适应了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埋头拉车、使尽全力、奋勇向前的生活。
保有部分学生时期的稚嫩,也含杂有乡镇老黄牛的任劳任怨,对工作上的人情世故不感冒,也无暇顾及。
渐渐地,我发现,只顾着低头拉车,即便车拉得再快,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再短,也不见得会被领导提拔重用。
单位内的各种评优评先和各类荣誉奖励在组织部内部里往往都是用来平衡内部关系和近“水”楼台,连去上级单位培训进修的机会都堪称是部里的一种“荣耀”和“赏赐”。
最后,在领导层斗争波及中,不站队的我慢慢地被调整到其他科室工作,但却是离开了一个漩涡,又进入另一个漩涡中,周而复始。
如果非要说县直部门材料哪家强,组织部是当仁不让的,哪怕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综合科都比不上。
组织部的文稿材料要求极高,一般拿得出手的大材料,不光要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更是对遣词造句千锤百炼,力求字字深切,句句有深意。
但实际上,这些花里胡哨的辞藻并没有什么作用,除了在发言时有点押韵唬人和给领导检查外,并不能产生任何效益。
为此,部内的组工干部熬了一宿又一宿,改了一稿又一稿,头发掉了一大把,牺牲了自身健康,换来了领导一句话——这材料勉强能用。曾经有过一份文件改了三十多稿才定下来。
组织部是靠材料活着的,写完了这一篇还有另一篇,材料绵绵无绝期,上级检查没完没了,日子乏味没意思。
组织部还有一个特点,热衷立自身人设,戏精特别多。
领导不下班我就不下班,白天磨磨蹭蹭不干活,下班挑灯夜战写材料。
有工作的时候加班,没工作的时候造工作,摸着鱼也要加班。
这就导致了,部内很多通知不到下班点不发,特别是不到周五下班后也不发。当晚发完通知以后,第二天就要材料,或者周五下班后的发,下周一一上班就要报材料……
诸如此类,被基层诟病久已。
组织部各个股室各种灯下黑,美其名曰严守组织纪律,加班加点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
很多事,外面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在部里还得假装遮遮掩掩。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务必调离,美其名曰组织意图。
03看破红尘、超然于世
我考试上岸为了什么?不为钱,也不为权,只为图个现世安稳。这本就是一份没有大前途又不至于饿死的工作。
年轻时,我也曾因为领导的批评自责许久后发愤图强,也会为领导画的大饼牺牲健康努力奔跑,最后还是落得一场空。
随着心智被打磨得渐渐成熟,到现在反而顿悟了,领导的批评不会让我的肉体和精神承受一丝痛苦,也不会让我的物质所得减少半分。既然如此,做好自己,安宁淡然。
人生苦短,为何要在这个无休止的整人、斗人、玩命中死亡跳跃呢?
时间长了、思考久了、浸透够了,也就明白了。
人到中年,反观自身。
上有老下有小的双职工,与其在说出去在好听的岗位上消磨自身、消耗生命,顾不上家人的感受和自己的身体,还不如坦坦荡荡追求性价比,走一条原本体制内应该有的正常路子。
也许拼命比别人跑得快一些,前途好一点,然而拼到最后,拼的都是健康。
这些年,听说了太多体制人英年早逝的例子,他们也曾因为加班太多,自身健康出现问题。
健康是第一财富,一辈子很短,将有限的八小时充实在工作中,并快乐地生活在体制内才是每一个体制人应得的。
心态稳了,情绪稳了,家庭稳了,健康稳了,那么,啥都稳了。
用唐伯虎的一句话来总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文章看到这里了,别忘了在右下给梁十七点赞、收藏、转发、关注支持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