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跨专业到底敢不敢上?

作者: 快活锦鲤Sylvia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6:35 被阅读292次
交叉融合也是一种美

考研的心情大体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担心能不能顺利上国考线;确定过国考线后,又要担心是否能过院校线;一旦不够院校线或复试被刷,马上就要焦虑于是否有调剂机会;参与调剂后,开始隐隐担心调剂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太相同,是否能愉快地读完这个专业。

作为一名参加过两次研究生考试并参加过调剂且顺利录取的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我的个人经验是完全可以放心去读,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担心。

有时我们会出于对自己本专业的尊重和自豪感而过分强调专业性。事实上,在一些非专业人士眼中,有很多专业真的是差不多的存在。以我所读的文科为例,我曾听不止一个人说,古汉语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在他们的认识里几乎差别不大。在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招聘考试中,这些专业也确实常常被划归在同一个大类。

考研调剂也是在同一学科门类内进行调整,当真不会出现离题千里的问题。

我自己所读的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我们这一届的本科背景堪称五花八门。有视觉传达、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主持与播音,甚至还有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极少需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拿我们的专业来说,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艺术设计,即使感觉距离有些远的计算机专业,设计网站时同样需要艺术设计。只要能够找到调剂专业与自己本专业之间的连接点,跨专业根本不必怕。

我读研究生时期,有一位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位老师的本硕博专业都是古汉语文学,主攻的研究方向是墓志文体。他曾经多次教导我们不要在专业上画地为牢,只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他个人的亲身感悟是他的研究方向其实横跨古汉语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文史哲不分家。

我们学院另一位老师的经历也佐证了文史哲不分家,这位老师本硕都是历史学专业,博士研究艺术史,横跨艺术和历史两个学科领域。

而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属于交叉学科,站在艺术的角度对科技期刊中的论文配图进行设计。曾经面对这个课题我也陷入过深深的苦恼之中,因为我没有任何理工科背景,感觉眼前面对的是一座大山。

我的导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数次鼓励我,坚持信念,为科学与艺术两个学科搭建或尝试搭建一座桥梁,是有价值的事情。

还有一位老师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博士,她在出国前从事的工作是主播,最终却拿到理学博士学位。她对我说,她曾问过她的博士导师,科学家是否也是一位艺术家?她的导师很肯定地告诉她,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家。

掉句书袋,那时我忽然想到福楼拜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虽然人在事中,只会感到痛苦、纠结,但当你再回首这段经历,会发现你曾经站在另一个角度俯瞰你之前从未留意过的风景,才明白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体验。

长期专注于一个学科,当然有助于专业的深化,可难免也会因为太过聚焦而造成视角越来越小。生活中如果能有几年时光可以接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击,或许会让自己对生活本身产生豁然开朗之感,毕竟世界很大,值得探寻和发现的领域很多。

最后说句很现实的话,每个人考研调剂的机会并不多,如果不接受这一次调剂,结果可能就是这一年没学可上,这个最坏结果能够接受吗?

这几年特别时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些话不能只挂在嘴上念念,至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尝试。能够在学校比别人多进修几年,已经是一种幸福的“诗和远方”,这段经历往近了看,是带给我们一个文凭,这个文凭能帮助我们就业、择业、报名各种选拔考试;往远了看,确是一段影响一生的永不消逝的历程。

人的一生想要活到硬朗开明,当然要兼顾“苟且”,总给知道自己下一顿饭吃什么,可心里依然要有狂野的梦想,是这些狂野的梦想照耀着我们的前行之路,让我们能够忍耐和接受生活中的种种不乐意。毕竟没有梦想,只有不乐意的生活,谁也不想要。

毕业证书是一段经历的结果和证明,真正的巨大财富是这段经历中的每个日日夜夜。

把跨专业当作一场华丽的冒险,勇敢地应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调剂,跨专业到底敢不敢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zh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