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程的总的名称就是中西思想的历史比较。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题目?因为我们今天的中国,包括国人都面对着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真实的,不是幻想出来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家庭的生活中,在企业的管理中,到处都呈现。所以我们这个讨论的主题非常重要,也是最切合实际的。中国人将走向怎样的未来?西方的今天是不是等于中国人的明天?当下我们有许多不如人意的状况,我们又如何改变它?我们是不是要拿西方的标准来改造我们,改造社会、改造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当时的知识分子曾经努力这样做了,他们从西方请了两位先生来,一位叫德先生,一位叫赛先生。所谓德先生就是 demo crazy民主。所谓赛先生,就是 science 科学。两位先生老早请来了但是这两位先生能够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扎下根来吗?到今天仍然是一个问题。所以我就要来讲一讲这样的一门课程。
首先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整个课程分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思想的中西比较。我们追溯历史,每一个民族他的天命都根源于人们思想最初形成的那一段时间,知道这个民族的思想渊源处,我们才能领会这个民族的天命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天命与其先行论道之学我们都知道,先行初始,诸矢百家来了,我们中国人开始论道了,当然没有一百家,主要就是六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明家,然后形成了以儒家为根本的道统。我们中华民族的天命就起于这样一个先秦时期的论道。
欧洲民族的天命开始于古希腊的哲学,最重要的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的一部著作叫理想国,我们注意到这部理想国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把诗人驱赶出理想国。这件事情很大,诗人是感性的,是对世界的艺术态度,是生命情感的表达。而柏拉图把诗人赶出了理想国,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这种柏拉图哲学当中,他确认了一条欧洲民族未来的命运的道路。欧洲民族的社会秩序,它的根基不在生命情感里,不在感性的世界中,而在一个理念的世界里。所以这就是柏拉图哲学为欧洲民族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决断。真理不在生命情感中,不在诗人的作品里,这是个重大的决断。所以后来西方哲学的研究,什么都说整个欧洲民族的历史道路根源于柏拉图主义。
所以我们在第一部分,也就是本课程的第一部分,就是要讨论古代思想的中西比较,也就是讨论中华民族和欧洲民族在他们的天命的根源在哪里。本课程的第二大部分是近代思想的中西比较,我们会说明近代思想和古代思想的区分的关键在哪里。所谓近代思想,就是树立独立的人格,确认每一个人的主体地位这样一个原则,凡是表达这种思想的学说,属于近代哲学。
宗教在欧洲就是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创立新教,这就意味着欧洲民族通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迪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进入了近代。中国也曾经做过一次伟大的努力,是从禅宗开始,主张众生平等,主张每一个人都有佛性。然后进入宋明新儒学阶段。就是要树立独立的人格,心灵的主体,最高代表的学说就是王阳明心学,这表明中国思想进入近代,这是本课程的第二大部分。
第三大部分就是现当代思想的中西比较。我们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当代,西方文明也在全面的展开着,他们的自我批判由以20世纪的几个哲学运动为典型,比方说我们都听说过存在主义运动,我们也听说过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戈尔发动了纯寨论革命,因为尼采已经呼唤出了上帝死了,当尼采说上帝死了的时候,他揭露了一个真相,现当代西方文明意识到自己陷入虚无主义,西方文明在从事自我批判,中国思想也在实行自我批判。
这是本课程的第三大部分的内容,我们明确了,一共三个部分,我们说中西思想的历史比较就分三大段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我们用这个课程和大家一起讨论和探索中国的未来。这里没有一个最后的结论,因为这不可能给我们指向未来,但是我们大概能做一些怎样的基本判断?我认为中西文化的冲突一定会转向中西思想的相互启发,并且因为这样的相互启发而走出一条中西文化共生互补的未来的世界文明之路。这个信心是有的,正像西方文明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不断的汲取东方的智慧,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智慧。像海德哥,他就这么做了,他曾经跟一个华裔的德国学者合作,想要重新翻译道德经,翻译成德语,经过3年的努力失败了。海德克最后只能自我安慰,请一个华人把道德经中的两句话写成了一副对联,挂在自己的办公室的墙上。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孰能浊以进之徐清。这就是说,比方说有一盆水,它浑浊,你怎么办?你别去干扰它,让它安静下来。浊就是浑浊的,浊,所能所以尽失。让他静下来。
徐清就是慢慢的澄清了,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就是说,有一个事物,比方说他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让它动起来,如何让它动起来?熟能孰能以动之,慢慢的他自己的生机就起来了。这是老子的两句话。海德哥请了用汉字的书法写成了对联,这件事很说明问题,说明发动了哲学革命的海德戈尔充分地认识到,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人实行自我批判是一种重大的启发。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自我批判。中西双方的自我批判会带来相互的启发。我们必须承认,西方哲学代表了西方的智慧,中国哲学代表了中国的智慧。这不是同一种智慧,不同的智慧可以相互启发。这种相互启发的动力来自当下的冲突。冲突给冲突双方都带来了痛苦,我们要走出这种痛苦,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寻求真理。所以,思想的进展、中西思想的相互启发实际上是由冲突带来的,在危机生纵的地方就有拯救的希望,所以我们这个课程就是一种探讨,它具有探讨的性质。
在这课程中包含了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我刚才表达的由中西文化的冲突转为中西文化的共生和互补,这是整个人类世界文明未来的希望的重要方面。但是西方文明的自我批判对于整个世界特别重要,中国文化的自我批判、中国思想的自我批判,走出一条能够得到西方智慧启发的路来,这对整个人类也特别重要。
我们这门课程的缘起就是我们刚才所描述的我们的真实的处境。我们今天不能把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自我批判仅仅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务事,我们既然已经被卷入了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人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就像我们的事情也是他们的事情一样。这样我想我已经把我们的课程的意义说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