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带着觉知去生活

带着觉知去生活

作者: 清溪草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20:26 被阅读0次

    下午听了雨悦的分享,受到很大的触动。她说,很喜欢“带着觉知去生活”这句话。“复盘是手段,带着觉知去生活才是目的”。

    什么叫做带着觉知去生活?

    举个例子,最近有件事,我觉得还蛮受伤的。单位组织评审项目,总项目有80多个,需要选出里面的60多项。

    分成了5个小组,差不多每个小组刷掉组里面的20%。

    当然这样也有弊端,比如分组不平衡。如果1组里面大部分优秀,那么基本优秀的也会被刷掉。而如果2组里面都很差,即便很差的也可能被保留。

    这是组间不平衡引起的。

    那有的人就说,按照打分高低,80多项全部排序。这样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不可能让一样的评委审核所有的。所以每个组的三个评委专业熟悉度都不一样。而且专业间差异很大。

    比如,我觉得分数的分布应该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即90多分的有几个,大部分在80多分,80分以下的就刷掉。但是在有的组里面,最高分99,最低分93。

    那么这样只按照分数排序下来,那个组基本就全部立项。

    两种比较,好像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办法。

    但是我想着既然小组剔除了20%出去,那么剩下入选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意打分是86还是90,因为反正可以立项。

    比如我给了A组通过。哪知道,B同事就是嘴碎。他跑去告诉A的指导老师说,我明明可以给他高分,但是就很吝啬,给分不高。还说我对A有意见,所以不给他指导的学生高分,我这样就会导致我们部门在整个单位里面都被拖后腿。

    经历这件事情,我觉得很受伤。

    但是回过来,想想,我为什么会受到影响呢?因为我的认知和预期不一样。

    我认为自己做的并没有错,如果故意打高分也没有意义。而且我认为其他人和我一样的看法。

    就如B为什么要跑去告知A的指导老师呢?无非就是因为我也没有给B的学生高分。但是最早提出踢掉B的学生组的就是A。结果B以为是我在从中作梗,然后又跑去跟A说我的坏话。

    但人的想法总是不同的,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

    当我们自然地去面对这些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这种无意识可能导致自责、怨天尤人、愤怒等等情绪。但它是有迹可循的,情绪就是深入无意识的一道门缝,它也有很深的能量。

    如果这种能量一直被压抑,那么最终可能引发心理疾病。比如恐惧可能诱发不安,愤怒导致对抗,悲伤带来懦弱。比如上面的案例,如果只是单纯去抱怨:人际关系太复杂,那么这也就不是真正的带着觉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常常带有惯性的模式。有些模式是我们面对生存的问题所发展的,固有的无意识的应对。而带着觉知就会去关注到自己所作的、所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法和想法。当有意识地去带着觉知生活,就很容易培育出新的模式。

    长期地有意识地练习,便可以让我们有更多地觉知。就如我现在有一个触动,在头脑中一闪而过。而如果我有意识地要写作或者有记录的习惯,那么就会很快抓住这个触动,然后赶紧记录下来,成为以后的素材。

    不管是带着觉知去生活,还是带着觉知去写作,我相信它都会比无意识的反应更加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着觉知去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do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