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io 原理分析

作者: __七把刀__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23:08 被阅读289次

在项目中用到socket.io在WEB端做消息推送,遂花了点时间看了socket.io实现,做个简单分析,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1 概述

socket.io是一个基于WebSocket的CS的实时通信库,它底层基于engine.io。engine.io使用WebSocket和xhr-polling(或jsonp)封装了一套自己的协议,在不支持WebSocket的低版本浏览器中(支持websocket的浏览器版本见这里)使用了长轮询(long polling)来代替。socket.io在engine.io的基础上增加了namespace,room,自动重连等特性。

本文接下来会先简单介绍websocket协议,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解下engine.io和socket.io协议以及源码分析,后续再通过例子说明socket.io的工作流程。

2 WebSocket协议

我们知道,在HTTP 协议开发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双向通信程序准备的,起初的 web 应用程序只需要 “请求-响应” 就够了。由于历史原因,在创建拥有双向通信机制的 web 应用程序时,就只能利用 HTTP 轮询的方式,由此产生了 “短轮询” 和 “长轮询”(注意区分短连接和长连接)。

短轮询通过客户端定期轮询来询问服务端是否有新的信息产生,缺点也是显而易见,轮询间隔大了则信息不够实时,轮询间隔过小又会消耗过多的流量,增加服务器的负担。长轮询是对短轮询的优化,需要服务端做相应的修改来支持。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时,如果此时服务端没有新的信息产生,并不立刻返回,而是Hang住一段时间等有新的信息或者超时再返回,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应答后继续轮询。可以看到长轮询比短轮询可以减少大量无用的请求,并且客户端接收取新消息也会实时不少。

虽然长轮询比短轮询优化了不少,但是每次请求还是都要带上HTTP请求头部,而且在长轮询的连接结束之后,服务器端积累的新消息要等到下次客户端连接时才能传递。更好的方式是只用一个TCP连接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双向通信,WebSocket协议正是为此而生。WebSocket是基于TCP的一个独立的协议,它与HTTP协议的唯一关系就是它的握手请求可以作为一个Upgrade request经由HTTP服务器解析,且与HTTP使用一样的端口。WebSocket默认对普通请求使用80端口,协议为ws://,对TLS加密请求使用443端口,协议为wss://

握手是通过一个HTTP Upgrade request开始的,一个请求和响应头部示例如下(去掉了无关的头部)。WebSocket握手请求头部与HTTP请求头部是兼容的(见RFC2616)。

## Request Headers ##
Connection: Upgrade
Host: socket.io.demo.com
Origin: http://socket.io.demo.com
Sec-WebSocket-Extensions: permessage-deflate; client_max_window_bits
Sec-WebSocket-Key: mupA9l2rXciZKoMNQ9LphA==
Sec-WebSocket-Version: 13
Upgrade: websocket

## Response Headers ##
101 Web Socket Protocol Handshake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s4VAqh7eedG0a11ziQlwTzJUY3s=
Sec-WebSocket-Origin: http://socket.io.demo.com
Server: nginx/1.6.2
Upgrade: WebSocket
  • Upgrade 是HTTP/1.1中规定的用于转换当前连接的应用层协议的头部,表示客户端希望用现有的连接转换到新的应用层协议WebSocket协议。

  • Origin 用于防止跨站攻击,浏览器一般会使用这个来标识原始域,对于非浏览器的客户端应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 请求头中的 Sec-WebSocket-Version 是WebSocket版本号,Sec-WebSocket-Key 是用于握手的密钥。Sec-WebSocket-Extensions 和 Sec-WebSocket-Protocol 是可选项,暂不讨论。

  • 响应头中的 Sec-WebSocket-Accept 是将请求头中的 Sec-WebSocket-Key 的值加上一个固定魔数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经SHA1+base64编码后得到。计算过程的python代码示例(uwsgi中的实现见 core/websockets.c的 uwsgi_websocket_handshake函数):

    magic_number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key = 'mupA9l2rXciZKoMNQ9LphA=='
    accept = base64.b64encode(hashlib.sha1(key + magic_number).digest())
    assert(accept == 's4VAqh7eedG0a11ziQlwTzJUY3s=')
    
  • 客户端会检查响应头中的status code 和 Sec-WebSocket-Accept 值是否是期待的值,如果发现Accept的值不正确或者状态码不是101,则不会建立WebSocket连接,也不会发送WebSocket数据帧。

WebSocket协议使用帧(Frame)收发数据,帧格式如下。基于安全考量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的帧必须通过4字节的掩码(Masking-key)加密,服务端收到消息后,用掩码对数据帧的Payload Data进行异或运算解码得到数据(详见uwsgi的 core/websockets.c 中的uwsgi_websockets_parse函数),如果服务端收到未经掩码加密的数据帧,则应该马上关闭该WebSocket。而服务端发给客户端的数据则不需要掩码加密,客户端如果收到了服务端的掩码加密的数据,则也必须关闭它。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I|S|S|S|  (4)  |A|     (7)     |             (16/64)           |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帧分为控制帧和数据帧,控制帧不能分片,数据帧可以分片。主要字段说明如下:

  • FIN: 没有分片的帧的FIN为1,分片帧的第一个分片的FIN为0,最后一个分片FIN为1。
  • opcode: 帧类型编号,其中控制帧:0x8 (Close), 0x9 (Ping), and 0xA (Pong),数据帧主要有:0x1 (Text), 0x2 (Binary)。
  • MASK: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帧MASK为1,Masking-key为加密掩码。服务端发往客户端的MASK为0,Masking-key为空。
  • Payload len和Payload Data分别是帧的数据长度和数据内容。

3 engine.io和socket.io

前面提到socket.io是基于engine.io的封装,engine.io(协议版本3)有一套自己的协议,任何engine.io服务器都必须支持polling(包括jsonp和xhr)和websocket两种传输方式。engine.io使用websocket时有一套自己的ping/pong机制,使用的是opcode为0x1(Text)类型的数据帧,不是websocket协议规定的ping/pong类型的帧,标准的 ping/pong 帧被uwsgi使用

engine.io的数据编码分为Packet和Payload,其中 Packet是数据包,有6种类型:

  • 0 open:从服务端发出,标识一个新的传输方式已经打开。
  • 1 close:请求关闭这条传输连接,但是它本身并不关闭这个连接。
  • 2 ping:客户端周期性发送ping,服务端响应pong。注意这个与uwsgi自带的ping/pong不一样,uwsgi里面发送ping,而浏览器返回pong。
  • 3 pong:服务端发送。
  • 4 message:实际发送的消息。
  • 5 upgrade:在转换transport前,engine.io会发送探测包测试新的transport(如websocket)是否可用,如果OK,则客户端会发送一个upgrade消息给服务端,服务端关闭老的transport然后切换到新的transport。
  • 6 noop:空操作数据包,客户端收到noop消息会将之前等待暂停的轮询暂停,用于在接收到一个新的websocket强制一个新的轮询周期。

而Payload是指一系列绑定到一起的编码后的Packet,它只用在poll中,websocket里面使用websocket帧里面的Payload字段来传输数据。如果客户端不支持XHR2,则payload格式如下,其中length是数据包Packet的长度,而packet则是编码后的数据包内容(测试发现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的poll请求中的payload用的这种字符编码)。

<length1>:<packet1>[<length2>:<packet2>[...]]

若支持XHR2,则payload中内容全部以字节编码,其中第1位0表示字符串,1表示二进制数据,而后面接着的数字则是表示packet长度,然后以\xff结尾。如果一个长度为109的字符类型的数据包,则前面长度编码是 \x00\x01\x00\x09\xff,然后后面接packet内容。(测试发现服务端返回给客户端的payload为这种字节编码)

<0 for string data, 1 for binary data><Any number of numbers between 0 and 9><The number 255><packet1 (first type,
then data)>[...]

engine.io服务器维护了一个socket的字典结构用于管理连接到该机的客户端,而客户端的标识就是sid。如果有多个worker,则需要保证同一个客户端的请求落在同一台worker上(可以配置nginx根据sid分发)。因为每个worker只维护了一部分客户端连接,如果要支持广播,room等特性,则后端需要使用 redis 或者 RabbitMQ 消息队列,使用redis的话则是通过redis的订阅发布机制实现多机多worker之间的消息推送。

socket.io是engine.io的封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动重连,多路复用,namespace,room等特性。socket.io本身也有一套协议,它Packet类型分为(CONNECT 0, DISCONNECT 1, EVENT 2, ACK 3, ERROR 4, BINARY_EVENT 5, BINARY_ACK 6)。注意与engine.io的Packet类型有所不同,但是socket.io的packet实际是借助的engine.io的Message类型发送的,在后面实例中可以看到Packet的编码方式。当连接出错的时候,socket.io会通过自动重连机制重新连接。

4 源码分析

在建立连接后,每个客户端会被自动加入到一个默认的命名空间/。在每个命名空间中,socket会被默认加入两个名为Nonesid的房间。None的房间用于广播,而sid是当前客户端的session id,用于单播。除默认的房间外,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对应socket加入自定义房间,roomid唯一即可。socket.io基于engine.io,支持websocket和long polling。如果是long polling,会定时发送GET, POST请求,当没有数据时,GET请求在拉取队列消息时会hang住(超时时间为pingTimeout),如果hang住期间服务器一直没有数据产生,则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下一个POST请求时,此时服务器会往队列中存储POST请求中的消息,这样上一个GET请求才会返回。如果upgrade到了websocket连接,则探测成功之后会定期ping/pong来保活连接。流程如下图所示:

socketio通信流程图

为方便描述,下面提到的engine.io服务器对应源文件是engineio/server.py,engine.io套接字对应源文件engineio/socket.py,而socket.io服务器则对应socketio/server.py。下面分析下socket.io连接建立、消息接收和发送、连接关闭过程。socket.io版本为1.9.0,engine.io版本为2.0.4。

连接建立

首先,客户端会发送一个polling请求来建立连接。此时的请求参数没有sid,表示要建立连接。 engine.io服务器通过handle_get_request()handle_post_request()方法来分别处理初始化连接以及长轮询中的 GET 和 POST 请求。

socket.io在初始化时便注册了3个事件到engine.io的handlers中,分别是connect(处理函数_handle_eio_connect),message(_handle_eio_message),disconnect(_handle_eio_disconnect),在engine.io套接字接收到了上述三个类型的消息后,在自身做了对应处理后都会触发socket.io中的对应的处理函数做进一步处理。

当接收到GET请求且没有sid参数时,则engine.io服务器会调用 _handle_connect()方法来建立连接。这个方法主要工作是为当前客户端生成sid,创建Socket对象并保存到engine.io服务器的sockets集合中。做了这些初始化工作后,engine.io服务器会发送一个OPEN类型的数据包给客户端,接着会触发socket.io服务器的connect事件。

客户端第一次连接的时候,socket.io也要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这是在socket.io服务器的_handle_eio_connect()处理的。这里做的事情主要有几点:

  • 初始化manager,比如用的是redis做后端队列的话,则需要初始化redis_manager,包括设置redis连接配置,如果没有订阅频道则还要订阅频道flask_socketio(默认频道是"socket.io"),如果用到gevent,则还要对redis模块的socket库打monkey-patch等。

  • 将该客户端加入到默认房间None,sid中。

  • 调用代码中对connect事件注册的函数。如下面这个,注意下,socket.io中也有个用于事件处理的handlers,它保存的是在后端代码中对socket.io事件注册的函数(开发者定义的),而engine.io的handlers中保存的函数是socket.io注册的那三个针对connect,message和disconnect事件的固定的处理函数。

    socketio.on("connect")
    def test_connect():
        print "client connected"
    
  • 发送一个sockeio的connect数据包给客户端。

最后在响应中engine.io会为客户端设置一个名为io值为sid的cookie,响应内容payload包括两个数据包,一个是engine.io的OPEN数据包,内容为sid,pingTimeout等配置和参数;另一个是socket.io的connect数据包,内容为40。其中4表示的是engine.io的message消息,0则表示socket.io的connect消息,以字节流返回。这里的pingTimeout客户端和服务端共享这个配置,用于检测对端是否超时。

接着会发送一个轮询请求和websocket握手请求,如果websocket握手成功后客户端会发送2 probe探测帧,服务端回应3 probe,然后客户端会发送内容为5的Upgrade帧,服务端回应内容为6的noop帧。探测帧检查通过后,客户端停止轮询请求,将传输通道转到websocket连接,转到websocket后,接下来就开始定期(默认是25秒)的 ping/pong(这是socket.io自定义的ping/pong,除此之外,uwsgi也会定期(默认30秒)对客户端ping,客户端回应pong,这个在chrome的Frames里面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wireshark或者用其他浏览器插件来观察)。

服务端消息接收流程

对接收消息的则统一通过engine.io套接字的receive()函数处理:

  • 对于轮询,一旦收到了polling的POST请求,则会调用receive往该socket的消息队列里面发送消息,从而释放之前hang住的GET请求。
  • 对于websocket:
    • 收到了ping,则会马上响应一个pong。
    • 接收到了upgrade消息,则马上发送一个noop消息。
    • 接收到了message,则调用socket.io注册到engine.io的_handle_eio_message方法来处理socket.io自己定义的各种消息。
  • 因为服务端接收消息并没有用到消息队列来处理,所以要求同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必须落到同一个worker上面,否则接收消息时会报Invalid session错误。

服务端消息发送流程

而服务端要给客户端发送消息,则需要通过socket.io服务器的emit方法,注意emit方法是针对room来发送消息的,如果是context-aware的,则emit默认是对namespace为/且room名为sid的房间发送,如果是context-free的,则默认是广播即对所有连接的客户端发送消息(当然在context-free的场景下面,你也可以指定room来只给指定room推送消息)。

socket.io要实现多进程以及广播,房间等功能,势必需要接入一个redis之类的消息队列,进而socket.io的emit会调用对应队列管理器pubsub_manager的emit方法,比如用redis做消息队列则最终调用 redis_manager中的_publish() 方法通过redis的订阅发布功能将消息推送到flask_socketio频道。另一方面,每个进程在初始化时都订阅了 flask_socketio频道,而且都有一个协程(或线程)在监听频道中是否有消息,一旦有消息,就会调用pubsub_manager._handle_emit()方法对本机对应的socket发送对应的消息,最终是通过socket.io服务器的_emit_internal()方法实现对本机中room为sid的所有socket发送消息的,如果room为None,则就是广播,即对所有连接到本机的所有客户端推送消息。

socket.io服务器发送消息要基于engine.io消息包装,所以归结到底还是调用的engine.io套接字中的send()方法。engine.io为每个客户端都会维护一个消息队列,发送数据都是先存到队列里面待拉取,websocket除了探测帧之外的其他数据帧也都是通过该消息队列发送。

关闭连接(只分析websocket)

websocket可能异常关闭的情况很多。比如客户端发了ping后等待pong超时关闭,服务端接收到ping跟上一个ping之间超过了pingTimeout;用的uwsgi的话,uwsgi发送ping,如果在websockets-pong-tolerance(默认3秒)内接收不到pong回应,也会关闭连接;还有如果nginx的proxy_read_timeout配置的比pingInterval小等。

只要不是客户端主动关闭连接,socket.io就会在连接出错后不断重试以建立连接。重试间隔和重试次数由reconnectionDelayMax(默认5秒)和reconnectionAttempts(默认一直重连)设定。下面讨论客户端正常关闭的情况,各种异常关闭情况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客户端主动关闭

假定客户端调用socket.close()主动关闭websocket连接,则会先发送一个消息41(4:engine.io的message,1:socket.io的disconnect)再关闭连接。如前面提到,engine.io套接字接收到消息后会交给socket.io服务器注册的 _handle_eio_message()处理。最终是调用的socket.io的_handle_disconnect(),该函数工作包括调用socketio.on("disconnect")注册的函数,将该客户端从加入的房间中移除,清理环境变量等。

uwsgi而接收到客户端关闭websocket连接消息后会关闭服务端到客户端的连接。engine.io服务器的websocket数据接收例程ws.wait()因为连接关闭报IOError,触发服务端循环收发数据过程停止,并从维护的sockets集合中移除这个关闭的sid。然后调用engine.io套接字的close(wait=True, abort=True)方法,由于是客户端主动关闭,这里就不会再给客户端发送一个CLOSE消息。而 engine.io服务器的close方法一样会触发socket.io之前注册的disconnect事件处理函数,由于前面已经调用_handle_disconnect()处理了关闭连接事件,所以这里_handle_eio_disconnect()不需要再做其他操作(这个操作不是多余的,其作用见后一节)。

浏览器关闭

直接关闭浏览器发送的是websocket的标准CLOSE消息,opcode为8。socket.io服务端处理方式基本一致,由于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发送socket.io的关闭消息41,socket.io的关闭操作需要等到engine.io触发的_handle_eio_disconnect()中处理,这就是前一节中为什么engine.io服务器后面还要多调用一次 _handle_eio_disconnect()的原因所在。

5 实例

协议说明容易让人有点迷糊,websocket,engine.io,socket.io,各自协议是如何工作的,看看实例可能会比较清晰,为了方便测试,我写了个Dockerfile,安装了docker的童鞋可以拉取代码执行 bin/start.sh 即可启动拥有完整的 nginx+uwsgi+gevent+flask_socketio测试环境的容器开始测试,浏览器打开http://127.0.0.1即可测试。flask_socketio支持的异步模式有threading, eventlet, gevent 和 gevent_uwsgi等,我的测试环境async_mode用的是gevent_uwsgi,完整代码见 这里

对于不支持websocket的低版本浏览器,socket.io会退化为长轮询的方式,通过定期的发送GET, POST请求来拉取数据。没有数据时,会将请求数据的GET请求hang住,直到服务端有数据产生或者客户端的POST请求将GET请求释放,释放之后会紧接着再次发送一个GET请求,除此之外,数据编解码和处理流程与websocket方式基本一致。实例只针对websocket进行分析,如果要测试长轮询,可以将nginx配置中的proxy_set_header中的Connection和Upgrade去掉即可。

为了观察socket.io客户端的调用流程,可以设置localStorage.debug = '*';,测试的前段代码片段如下(完整代码见仓库):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var socket = io.connect('/', {
        "reconnectionDelayMax": 10000,
        "reconnectionAttempts": 10
    });
    socket.on('connect', function() {
        $('#log').append('<br>' + $('<div/>').text('connected').html());
    })

    $(document).ready(function() {

        socket.on('server_response', function(msg) {
            $('#log').append('<br>' + $('<div/>').text('Received from server: ' + ': ' + msg.data).html());
        });

        $('form#emit').submit(function(event) {
            socket.emit('client_event', {data: $('#emit_data').val()});
            return false;
        });
    });

 </script>

测试代码比较简单,引入socket.io的js库文件,然后在连接成功后在页面显示“connected”,在输入框输入文字,可以通过连接发送至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浏览器发送的字符串加上server标识回显回来。

建立连接

在chrome中打开页面可以看到发了3个请求,分别是:

1 http://127.0.0.1/socket.io/?EIO=3&transport=polling&t=MAkXxBR
2 http://127.0.0.1/socket.io/? EIO=3&transport=polling&t=MAkXxEz&sid=9c54f9c1759c4dbab8f3ce20c1fe43a4
3 ws://127.0.0.1/socket.io/?EIO=3&transport=websocket&sid=9c54f9c1759c4dbab8f3ce20c1fe43a4

请求默认路径是/socket.io,注意命名空间并不会在路径中,而是在参数中传递。第1个请求是polling,EIO是engine.io协议的版本号,t是一个随机字符串,第一个请求时还还没有生成sid。服务端接收到消息后会调用engine.io/server.py_handle_connect()建立连接。

返回的结果是

## Response Header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ÿ0{"pingInterval":25000,"pingTimeout":60000,"upgrades":["websocket"],"sid":"9c54f9c1759c4dbab8f3ce20c1fe43a4"}�ÿ40

可以看到,这里返回的是字节流的payload,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这个payload其实包含两个packet,第一个packet是engine.io的OPEN消息,类型为0,它的内容为pingInterval,pingTimeout,sid等;第二个packet类型是4(message),而它的数据内容是0,表示socket.io的CONNECT。而其中的看起来乱码的部分实则是前面提到的payload编码中的长度的编码\x00\x01\x00\x09\xff\x00\x02\xff

如果在js代码中将io.connect的namespace参数不用默认的/,而设置为/demo,那么连接时还会发一个POST请求带上7:40/demo的字符格式payload(其中7是数据长度,4是engineio的message,0则是表示socket.io的connect类型消息),服务器接收到该POST请求后会将该客户端再加入到/demo命名空间中。

  • 第2个请求是轮询请求,如果websocket建立并测试成功(使用内容为probe的ping/pong帧)后,会暂停轮询请求。可以看到轮询请求一直hang住到websocket建立并测试成功后才返回,响应结果是�ÿ6,前面乱码部分是payload长度编码\x00\x01\xff,后面的数字6是engine.io的noop消息。

  • 第3个请求是websocket握手请求,握手成功后,可以在chrome的Frames里面看到websocket的数据帧交互流程,可以看到如前面分析,确实是先发的探测帧,然后是Upgrade帧,接着就是定期的ping/pong帧了。

    2probe
    3probe
    5
    2
    3
    ...
    

客户端发送消息给服务端

如果要发送消息给服务器,在浏览器输入框输入test,点击echo按钮,可以看到websocket发送的帧的内容如下,其中4是engine.io的message类型标识,2是socket.io的EVENT类型标识,而后面则是事件名称和数据,数据可以是字符串,字典,列表等类型。

42["client_event",{"data":"test"}]

服务端接收消息流程

而服务端接收消息并返回一个新的event为"server_response",数据为"TEST",代码如下,其中socketio是flask_socketio模块的SocketIO对象,它提供了装饰器方法 on将自定义的client_event和处理函数test_client_event注册到sockerio服务器的handlers中。

当接收到 client_event 消息时,会通过sockerio/server.py中的 _handle_eio_message()方法处理消息,对于socket.io的EVENT类型的消息最终会通过_trigger_event()方法处理,该方法也就是从handlers中拿到client_event对应的处理函数并调用之。

from flask_socketio import SocketIO, emit
socketio = SocketIO(...)
    
@socketio.on("client_event")
def test_client_event(msg):
    emit("server_response", {"data": msg["data"].upper()})

服务端发送消息到客户端

服务端发送消息通过 flask_socketio提供的emit方法实现,如前一节分析的,最终还是通过的engine.io包装成engine.io的消息格式后发出。

42["server_response",{"data":"TEST"}]

关闭连接

客户端要主动关闭连接,在JS中调用 socket.close() 即可,此时发送的数据包为 41,其中4代表的是engine.io的消息类型message,而数据1则是指的socket.io的消息类型disconnect,关闭流程见上一章的说明。

几个小点

假如客户端连接时namespace为/demo,而服务端发送消息emit(namespace="/")指定的命名空间为默认的/,那这个消息是否会发给客户端?答案是会。因为前面说到,每个客户端默认加入到了/中,所以,服务端的消息肯定会发给客户端的,但是客户端接收到消息会检查namespace是否与其connect时的namespace一致,如果不一致,虽然接收到了消息但是并不会触发客户端的操作。

如果客户端想知道自己发送的事件是否被服务端成功接收,可以在emit里面加回调函数,如下所示。加了回调函数后客户端发送的消息格式为421["client_event",{"data":"test"}],即在原来基础上多加了一个id标识1,服务端接收到事件后,发现消息中有id,则会多发送一个socket.io的ACK包给客户端,内容为该事件处理函数的返回值,客户端收到ACK包后会调用下面的callback。

  socket.emit('client_event', {data: $('#message').val()}, callback);

而服务端如果要确认发送的消息是否被客户端接收到,可以在emit函数里面指定 callback参数,而客户端的事件监听里面回调函数加多一个ack参数并调用ack函数即可,这样客户端收到了服务端的消息后,调用ack时就会发送一个ACK消息给服务端,ack函数里面也可以传参数给服务端。

### 服务端
flask_socketio.emit("server_response", {"data": "xxx"}, callback=callback)

### 客户端
socket.on('server_response', function(msg, ack) {
      ...  
      ack();
 });

6 总结

本文示例中,为了便于分析,只用了默认的namespace和room,而在项目中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使用namespace,room等高级特性。在nginx+uwsgi使用socket.io时,注意nginx的超时配置proxy_read_timeout和uwsgi的websocket超时配置websocket-ping-freq和websockets-pong-tolerance,配置不当会导致socke.io因为websocket的ping/pong超时而不断重连。如果要禁用websocket,可以在SocketIO参数里面加上allow_upgrades=False即可。

调研了一些其他系统WEB端的推送机制,微信网页版没有用websocket,而是统一用的长轮询的方式。今日头条WEB版其实都没有实时推送信息流,而是定时提示用户去手动点击刷新。即刻WEB版则是用的短连接定期拉取是否有未读消息,不过它也用到了socket.io。

需要注意,不要在服务端socketio.on("connect)"调用emit函数或者过多的其他操作,否则容易引起服务端连接不关闭的问题。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ocket.io 原理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dt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