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时无意间刷到一部电影的资讯,于是便点了进去,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久久地陷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挣脱,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叫《踏血寻梅》,在开头,我想用廖一梅的一句话总的概括我的感受,“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人生的悲哀这部2015的香港电影曾获得金像奖13项提名,在当时的香港影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人对这部电影也褒贬不一,但是真正吸引我去看的原因是它是改编于2008年发生在香港的王嘉梅碎尸案,一个17岁的援交少女,暴力,情色,出于猎奇心的驱使,我观看了这部电影。在那个时代的香港,有着这样一个现象,内地的年轻女孩嫁给上了年纪的老男人,以此来获得移民资格,王佳梅的妈妈就是其中的一员,而她的爸爸又常年赌球,所以在佳梅的成长生活中缺失了父母的关心,电影的一开头便是佳梅在上课时看到同学用刀割自己的手腕,她并没有及时的告诉老师,后来老师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怕”。那时候的佳梅是畏惧死亡的,可是后来的她却甘愿死去,不同于其他悬疑电影,导演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谁是凶手,而后把更多的篇幅围绕着“王佳梅为什么选择去死?”16岁辍学的佳梅被母亲接到了香港,出于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一心想要当模特的愿望,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在这个繁华的城市打拼,佳梅极力地学习粤语,想要融入进这个大环境中,生怕显得自己不合群,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终于在现实面前屈服了。这何曾不反映着当时的青年境况,初到大城市的迷茫,在摇曳的灯光下,显得慌慌张张又手足无措,变得敏感又小心,生怕遭受他人的目光,后来的我们终于不畏惧别人的目光了,因为我们活在了现实的阴影下。佳梅为了一对三千多元的耳环,卖掉了自己的第一夜,自此开始了援交少女的生活,对应了我一开始的话,她遇到了爱,也遇到了性,只是那个男孩不爱她,也欺骗了她,她从未被人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她终究还是一个人,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死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王佳梅的悲剧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她在死之前念了一段圣经,她说:“我是信主的,死后会升天堂的,”这句话说明她是个宿命主义者,缺陷的价值观让她决定用身体换取自己的欲望满足,可是不断的欢愉让她心里变得越来越空虚,在这时丁子聪出现了,丁子聪作为香港的本地人,从小的家庭阴影和被压抑的欲望在遇到王佳梅后得到了释放。在电影前半段,都是对两个人分开进行描述,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因为网络聊天相识了,在第一次见面,佳梅对丁子聪说“:我很想死,”丁子聪说“:我帮你,”他掐死她,并且把她分尸了,撕下了他的脸皮,警官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的“:我不恨她,我甚至有点喜欢她,我讨厌人,我不愿意佳梅做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某一原因来看,造就了他们的悲哀,香港社会低层因为资产主义的阶级性,社会底层人民收入减小,生活备受压迫,缺少一个正确价值观的领导,王佳梅只是那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艺术高于生活,电影毕竟是改编,真实故事比电影来得更残忍,导演试图用更加文艺的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孤独感,把王佳梅的他杀变成了自杀,可现实中的王嘉美(真名)因追求模特梦而辍学打工,在我看来,16岁的王嘉梅并没有那么的孤独,甚至对生活充满希望。凶手丁启泰在网上约王嘉梅进行性交易,在嗑药嗨了后,将其杀害并残忍肢解,也许王嘉梅在去的路上不会想到那是一条死亡之路,我始终相信着她是不愿意死的,而后各家媒体大肆报道,加以渲染,但谁都不知道王嘉梅到底在她短暂的17年中经历了些什么,愿死者安息。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最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