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过程
杨俊林,男,60岁,30年坚持每天早晨跑步4-5公里至今,曾坚持洗冷水澡20年(20-40岁),非运动员。今年8月底开始觉得胃部不舒服,吃不下太多东西,9月2-3日在来京火车上着凉,盖着被子还觉得冷,9月5日称肠胃不适,拉肚子,服用整肠生和肠炎宁。
9月8-9日称喘不上气,9月11日赴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检查,发现心跳每分钟140次,当即转心内科入院收治,初步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房颤。
因心内科普通病房无床位,9月11日下午16时左右进入心内科CCU治疗。


9月11日入CCU之前的心电图:

9月11日入CCU后的心电图:



经药物治疗,9月11日晚间心率控制在98左右。9月12日早上仍旧维持该水平,病人并未“转复”,于是做了食道彩超,打算在没有梗塞等情况的前提下做电击转复。食道彩超如下:


9月12日中午12点多电击治疗前心电图:

9月12日下午一点多进行第一次电击治疗,未能实现“转复”,心跳停止跳动11秒,后通过人工按压复苏。第一次电击后心电图:

9月12日下午四点多,在药物对房颤的压制下,行第二次电击治疗。第二次电击后心脏未出现停止跳动,因此推断第一次电击后的心跳停止可能是药物的作用,而非出自病人本人的条件。重要的是,第二次电击后,病人出现一次窦性心律(仅一次)。第二次电击后心电图:

两次电击治疗后仍未转复。但医生考虑到第二次电击后有窦性心律,因此希望继续尝试通过药物(氨碘酮)治疗,等待病人自己转复。
实际上,自打病人进入心内科以来,只使用过氨碘酮这一种药物。
9月18日7:00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

9月19日13:30颈动脉超声如下:

9月21日由北大第一医院出院,转入阜外心血管医院治疗。北大第一医院出院诊断书如下。

病史
此前从未服用过心脏病、高血压相关药物。
从目前留存的体检报告中看到,从2008年开始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窦性心率过缓,2008年为每分钟60次,2010年为每分钟52次,2012年为每分钟57次,2014年为每分钟45次。血压2008年为125-85,2010年为147-90,2012年为167-89,2014年为149-96。
2008年心电图(3图)



2010年体检结果(3图)



2012年体检结果(2图)


2014年心电图


2018年8月28日体检未做心电图,胸部CT显示左心室增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