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4日开始,开始读这本书,这次读已经是第四遍了。我每次想要努力学习的时候,都会先读这本书,这是因为由于一段时间没有知识的汲取,人会融入环境,变得不像自己,容易抱怨,我要先改正自己的这个心态。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次读完,感觉又有了不同的体会。
抱怨,无处不在
抱怨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很难分辨什么是不抱怨,什么是抱怨。我们很难想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抱怨了多少,而身边又有多少抱怨。抱怨是什么?抱怨是在客观的事实当中加入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说:今天的工作比较多,你向周围的人说的时候,说“今天的工作比较多”,这个是正常的,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如果你后面叹了口气“唉,又要加班了”,这个就属于抱怨的一种了,这是我们想引起他人的同情,但我们关注这一点是没有用的,只会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工作多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专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比如提高效率,比如找老板谈谈,不紧要的事情后续做。
许多人抱怨,,是因为他们想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
——罗宾•柯瓦斯基
我们为什么抱怨?
罗宾•柯瓦斯基博士曾指出,抱怨有五个原因。
1.寻求关注
2.推卸责任
3.引人艳羡
4.操纵力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寻求关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百分之99的人通过抱怨一件事开口,希望引起他人的同情和某种程度上的认可,然后整个谈话就奔着消极的方向去了,最后我们心里有了点安慰,但是会更加的抱怨谈论的这个话题,从而引起心理抵抗,最后的结果自然就不用说了。
推卸责任--大多数人在犯错的时候,习惯性的喜欢把责任推到其他事物的身上,比如上班迟到了,抱怨今天堵车,但为何不去想着早起几分钟去解决这件事情呢?比如突然下雨了,抱怨见鬼的天气,为什么不提前关注天气,带把雨伞呢?这都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抱怨既定的事实改变不了什么,只会让我们更加的关注这个点,从而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糟糕。
引人艳羡--人们通常会通过贬低一个人的某一个方面来表达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突出,这也是属于背后说人坏话的一种。
操纵力--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有些人通过抱怨引起共鸣,操纵着共鸣者的精神,使之更加的关注所抱怨的这个点。有个现象: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老员工给新员工抱怨,这家公司的待遇怎么这么差,食堂也很差,我之前的公司怎么怎么好,新员工一听,拿现在的公司与别人家的公司一比,感觉呆不下去,就离职了,但是那个老员工还是一直都在这个公司呆着。
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与推卸责任的不作为抱怨不同,为自己欠佳的表现找借口是在自己做了以后,发挥失误找的借口。比如踢足球的输了球,抱怨天气不好,地坪不好,不利于自己的发挥,所以输了球不是我们实力不行,是天气和草地的原因。
抱怨的坏处
生活中这么多的抱怨包围着我们,会对我们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寻找必找见 ——马太福音
在生活中,抱怨工作多就会关注在这一点,那么就会发现工作会越来越多。抱怨自己胖,走几步就喘气流汗,那么就会越来越胖。抱怨太阳太大,就会专注于热,会感到越来越热,如果我们专注于别的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热,中国有句古话,心静自然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吸引着相同因子的人聚集在一起,抱怨的人周围也都是抱怨,所以想要脱离这个圈首先要从自己不抱怨开始。
如何改变?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要随时随地的寻找事物好的方面。——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想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自我不抱怨开始,远离抱怨。分享以下五个方面:
1.从现在开始,说话前经过大脑再思考一遍,停顿三秒再说话;
2.多观察别人的优点,并多赞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专注于美好的
事物,天气,环境,等,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情;
3.学会感恩,感恩周围的一切,感恩所有的事;
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一旦沉迷一件事情,很难再去关注其他;读书学习,越是博识的人,越是知
道沉默,因为会的越多,不会的就越多;
5.看下这本书,并坚持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