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需求。
第一,为产品赋予魔力。
第二,化解生活中的麻烦。
第三,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
第四,寻找激发力。
第五,打造45°产品精进曲线。
第六,去平均化。
2,魔力。魔力产品=产品功能X情感诉求。
产品功能是理性的,参数化的左脑需求;情感诉求是感性的,非常冲动的右脑需求。赢家就是基于一个产品的功能,创造出情感共鸣的人。
作为个人,你总觉得给家人,父母,孩子提供了产品功能,但是,只有同时满足了情感诉求,才是一个有魔力的产品。
3,麻烦。每个麻烦,都是一个摩擦点,每个摩擦点,都是一个创新需求的机会。
第一,路程地图。
第二,资源地图。
第三,两难地图。
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
4,背景因素。
令人激动的需求,并不永远能长成产品的苍天大树。所有的需求,都有适合它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背景因素。判断土壤的合适与否,从4个维度开始:时间,技术,文化和资源。
对应到个人身上也一样,做任何事情,抛洒一腔热血,也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只有背景因素具备了,才能事倍功半。
5,乙方心态。会让你逐渐丧失理解真正用户需求的能力。
6,激发力。
需求是种子。没有激起市场热烈反应的产品,可能因为种下了假种子,也可能是种下了休眠种的真种子。
激发休眠中的种子,两个方法:一,用体验激活产品功能需求;二,用营销激活情感诉求需求。
激发力的本质,是一套唤醒机制。(雀巢Nespresso胶囊咖啡机)
7,45°精进曲线。
一,探索期:定型。
二,成长期:优化。
三,成熟期:多元。
8,去平均化。
版本去平均化。
服务去平均化。
行业去平均化。
个人去平均化。
组织去平均化。
9,做比用户更好的产品经理。
一,提问:凝听用户自以为的需求。
二,深挖:分析真正的需求。
三,设计:做比客户更好的产品经理。
10,问卷调查。
概率课。
心理课。
沟通课。
逻辑课。
11,用户访谈。不要问用户怎么想,要了解他们怎么做。
第一,你正在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目前你如何解决该问题?
第三,有什么方法能帮你做得更好?
12,可能性测试。
找到有代表性的用户。
设计典型任务。界定出可用性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13,数据分析。
分析搜索数据。
分析统计数据。
分析行为数据。
14,需求!一切产品的源头。
从欲望到需求,靠科技进步;从需求到产品,靠设计制造;从产品到商品,靠商业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