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第三章《求人之志章》,古人著书立说往往习惯讲道理,今天看着晦涩难懂,很多都需要我们细细体悟,反复思考才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比较排斥文言文的原因。我们很少遇到像黄石公这样讲方法的,本章包括后续四五六章,用词都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太多的文言文解释的功底,建议可以背诵下来,平时多多练习,遇事时也好随时想起,以提醒自己。
此章对应的也就是德,前面我们说了求道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坚定的志向才行。不可能空想就能成为得道的,哪怕是顿宗的创始人六祖慧能那也是历经苦难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要炼自己,把自己放在炼丹炉里烤,要烤哪些内容呢,黄石公就给我们列出来了。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我们心中往往有很多的嗜好,欲望,闲思杂虑多了我们的心是属于超负荷状态的,我们需要给思想做减法,才能拥有畅快的人生。很多人克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受到口目耳鼻身的影响,要知道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又怎么可能成为人俊呢?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可以避免过失;不合理的行为,邪恶的行为要从念头上断绝,这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知行合一,从念头根源克除掉邪恶,不要觉得自己只是想一想,并不付出行动就没事,如果一个人心中常存邪恶的想法,在行事中总会有所偏差,会犯错的,小错不去改正,时间久了就会酿成大错,所以要从念头根源去除掉邪恶的思想。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谢绝酒色侵扰,可以不受玷污;酒乱性,⾊败⾝,不可沉迷于此,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因此而身败名裂,纣王为了一己之欲,整体沉浸在酒池肉林中,最终只能灭国,留下一世骂名。不要因为一时的欲望,让自己悔恨一生,时时谨记,方能不污此生。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避免让人嫌疑,远离惑乱,可以不出错误。避嫌远疑这四字黄石公所总结的太好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无论是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要切记这四个字。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理解我们,甚至亲人,朋友都会有误会的时候,我们在行事、说话时就要注意,要表达清楚,尽量减少别人猜疑我们的机会。不要总是抱怨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多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不让别人误会。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谓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从外摄入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我。尤其现今是物质产能过剩的时代,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些人拥有了足够的物质,却始终不幸福,原因在此。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有些人不论什么场合都喜欢夸夸其谈,不注重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别人可能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吗?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似四件事,其实只是一件事,修身为本,时刻不忘修身,当机会来临时我们自然能大展拳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