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孩子们特别听得认真。一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念念不忘,带给孩子们太多的快乐。听到我说是是最后一节课,孩子们默默地和我准备着实验材料,我让牛小莉准备些细线,结果所有的孩子都准备了,他们的理由异常的统一:如果在不准备一下,这学期就没机会了,这足以证明孩子们对科学课非常的留恋和不舍。
摆钟上一节课我们跟着朱颂伟老师学习了《计量时间》,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了时间的长短,知道了"一炷香"的时间和测量方法,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
"最后一节课"我们跟着黎作民老师一起做《摆钟》,黎老师又由具体的"现在是几点几分"问题引入了钟表。古代的计时方法不精确现在不采用了,那么现在有什么好的计时方法呢?黎老师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把我们带入到他设计的"圈套中"中,了解历史上关键人物出现,发现了怎样的计时秘密?观看视频:有关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的故事,他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心,细心的观察,大胆的尝试,认真的探究,发现摆的等时性故事视频,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告诉孩子们伟大发明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不定下一个伟大的发明就是你的。
摆钟今天的的这节课我们研究"摆"的等时性,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摆"——模拟伽利略的实验:有摆绳(吊灯的线)和摆锤(灯),它的摆动和我们观察到的伽利略的实验一样吗?观看黎老师的实验,心里默数一个完整的摆动,孩子们一时不理解,我给孩子说,一个完整的摆动,要有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即也就是一个来回(往返),我们跟着黎老师一起数着摆动的次数。第一次观察后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实验要不断的重复,才能是我们的实验数据更准确,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数数的同时,还要观察摆的变化,第二次观察,发现同样的摆在1分钟内摆的次数一样。
我趁机告诉孩子们, 摆钟是一种时钟,发明于1657年,根据单摆定律制造,用摆锤控制其它机件,使钟走的快慢均匀,一般能报点,要用发条来提供能量使其摆动。 如果你把钟摆拉高,由于重力影响它会往下摆,而到达最低位置后它具有一个速度,不可能直接停在那(就好象刹车不能一下子停一样),它会继续冲过最低位置,而摆至最高位置就往回摆是因为重力使它减速直到0,然后向回摆(就象往天上扔东西,它会在上升中减速到0,然后落下)。如此往复,就不停的摆动了。
摆钟黎老师告诉孩子们实验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孩子们开始动手做实验,三年级组和四年级组,他们小组分工合作,一个负责记录,两个负责数数,一个负责计时。分工好了就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气氛也很活跃。通过实验观察得出: 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的过程中相同的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但在个别时间段出现数据不相同是由于在数的过程中误差而导致的,我告诉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数数的前后时间等原因导致数字出现一点偏差,就是误差,如果数字差别大就是错误而不是误差。
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在伽利略的基础上制作了摆钟,孩子们在黎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摆钟。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摆的摆动次数和什么有关系呢?这与摆钟的摆绳的长短有关,孩子们的实验数据就能说明一切。摆会停下来吗?接下来的时间和老师一起探究。
摆钟时间过得真快,一节有趣的科学课结束了,孩子们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科学探究的脚步不会停止,动手探究生活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下学期我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