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用文字表达是出于习惯,还是文字本身的力量?先说几件事。
1。
结婚刚好一年,有时候会和徐先生吵架,俩人都比较讲道理,吵架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但是沟通或和好的时候有些话总是说不出口,当面说不出来,接到电话也同样会不自觉的呜咽,因为怕哭泣(而无法辩驳)而经常挂掉电话。
在徐先生看来这是最无法忍受的事情,我几乎是在冷战状态,而这对俩人的感情是很不利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吵完架立刻没事了,但是他一哄我我就忍不住哭,一哭感觉问题就大了,他会以为“让我受了很大的委屈,又经常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是口直心快很坦诚的那种人,心里不憋事,也从没有“记仇”的行为,只是觉得有问题一定要解决并及时沟通,所谓的容忍和将就不助于以真实的面目相处,也不助于成就更好的彼此。
有次,徐先生接二连三“误会”我,俩人气氛僵硬之后,为了避免争吵和哭泣,我发了长长的微信,分条列数自己的想法,然后睡觉了。发现他也吭哧吭哧回微信,同样是长长的文字。确认沟通无误,并达成谅解后,继续搂着睡觉。
微信发文字变成了我俩沟通的一个很好方式。因为打字的时候,自己是认真的,坦率的,情绪是平和的,思维是清晰的,在这种状态下,文字沟通最能传达彼此实意。
不止是和徐先生沟通,给领导汇报工作,我也更习惯用邮件或者微信发文字,不仅可以清晰表达,分条陈述,在斟酌文字的过程中自己也重新梳理了思路,事后还可以备查。
2。
圣诞节,收到师兄手的圣诞礼物,一本新年手账,一封手写信。信是法院的诉讼用纸,师兄竖着从右边开始写,苍劲而优美的行楷有格调极了——我当下发个朋友圈得瑟下,自己有写这么好看字体的师兄和朋友,好骄傲,感觉自己跟着也有文化起来。
有时候会怨念徐先生从来没给我写过情书,“IT男的字体有多丑萌我是知道的,但是你认真写字的样子一定很可爱,也很期待你会在情书里和我说怎样的话。”
初恋前任也是IT男,我还从来没见过他写的字,连刷卡签单都捂的严严实实,而我在分钟之后给他写了好几封没有寄出的信,买了两本书做分手礼物,还加上了认真的批注。以此为短暂的初恋结尾。
我喜欢情书或者手写信,或许被说是作、矫情、假文艺,但不如说是追求仪式感。看得重要的事情才会追求仪式感,并用仪式感会强化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不记得你电话中说过什么了,但是我记得你曾经给我写的信,你好看的字或者歪歪扭扭的字,我都不在意,我在乎你为我写字那刻的真心,也同样愿意交付自己的真心。
3。
昨天朋友去了锤子发布会,半夜回来,在微信群里激动不已,被徐先生调侃罗粉又在自嗨了。说起锤子和罗永浩,标签估计跑不了#情怀 #理想主义 #自嗨 #设计 #文艺。
先说明,本人不是罗粉不是锤粉,我只是个坦率,做事情认真,某种程度有点理想主义的人,也因此欣赏老罗的情怀与坦诚,敢于在发布会坦诚以前产品的缺点,调侃坚果可以做iphone的充电宝,也是没谁了。敢于“自黑”的人才会进步,能够坦诚面对自我及缺点的人,人品上更可信,做的产品也差不到哪里去。
赶巧想给老爸换个手机,火速围观了聊天记录和发布会整理后,立刻买了个坚果pro。
我是理性消费者,不会为了情怀买单,买坚果pro也不是因为老罗的自黑与坦诚,坦率讲是【闪念胶囊】这个新功能,更确切的说是老罗在讲这个新功能时铺垫的话——“正中眉心”。
“为什么打字比手写快,但持续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想到其他什么的,还是倾向于用手笔记录而不是用键盘?”
“为什么我们当初体验语音备忘录时,惊讶于它的高效率之后,没多久就放弃了语音回到了文字上?”
“为什么语音输入转文字的准确率达到97%之后,很多人还是倾向于使用文字输入而不是语音输入?”
的确是这么回事,懂我呀,罗先生。
在手机还没有那么智能的时候,我为了记录灵感,买了录音笔,后面录音笔只在讲课时录音留档。后来换了手机,习惯用备忘录打字记录灵感。但如果手头有笔和纸,我会优先用笔记录。
这里可能要说到脑科学,视觉与听觉的信息处理效率,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的存储形式。
常人(非视力障碍者)用视觉获取信息的速度是最快的,我们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但是听和说的话,速度就明显慢下来了。进化原因或者习惯使然,至少我,是更喜欢看文字的,当然不排除个体差异,比如徐先生,我看书看3页,他只看了1页,严重怀疑他看书的时候内心会读出来,或者因为他眼距过宽,眼球运转速度较慢,导致阅读速度比较慢。
(PS:徐先生有着当下很高级的鲶鱼脸,眼距略宽。感觉讲到脑科学这里要有科学引文才OK,因为我已经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O(∩_∩)O!)
大学毕业已经近6年了,偶尔翻看过QQ空间和校内网的文字,感觉略羞耻,写文字的那个家伙感觉是个神经病呀,不过也蛮有趣的,有的时候还认真得可爱,是我认识的那个过去的自我吗?
通过文字,看到过去的自己,是奇妙际遇。写下今天的想法,给未来的自己看,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玩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