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一个同班同学叫志远,与我们住同一个小区,他妈妈和我来自同一地方,又从事于同一个行业,偶尔会聊聊工作职业规划与孩子的教育,关系处的还不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们俩关系很坚固才是,长大后也可以说是发小了。
然而小子总是约住的远的同学玩,吃饭,看电影,玩游戏,去图书馆学习,组队打羽毛球,等任何活动都没有志远同学参与。我问他为何舍近求远?他反倒气鼓鼓的说:每周五都约好了,第二天又说不去了,失约很多次了,干脆不约他了。
原来如此!
其实对于爽约的人,我也深有体会,一次两次可以谅解,连续三次就不会再约了。
我身边也有一位这样的同事,一个部门的,她家离我父母家很近,讲同一方方言的人,年纪相仿,爱好相仿,三观一致,挺难得的,在公司就成了不错的朋友。后来她换了工作后,仍然一直与我有联系,每年会约上几次聚一聚,大多数都是我去她那儿。
但最近一年来,我换了职位忙了很多,每次约都是离我稍微近点的地方。比如周日约爬山,假期约去海边,三八节约逛街。。。她每次头一天允应得好好的,到点后就临时变卦,说不去了。
上上周,说好去万象城,到了约好的上午十点地铁口汇合,待我到了后傻傻问她在哪里时,她老半天才打着哈欠懒洋洋的告诉我还没起床呢,你看下有啥活动发点照片过来,气的我心里发誓再也不跟她约局了。
去年底,也是约好了一起去人才公园散步,我到了红树湾,过一个桥洞马上就到了,问她在哪里,她说我有事去不了,还如此的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否决的没有一点愧疚感。我想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守信用这种说法吧。
昨天,她又发信息,三月八号放假一天,一起去逛茂业百货吧。我连回复“不去”都省了,直接忽略。也终于理解孩子为啥不与志远同学玩的原因。
这些案例是典型的爽约。爽约的本义是没有履行约会、失约等。爽约即不讲信用的人,他失去的是承诺和诚信;严格来讲,爽约的人没有真正明白“承诺比生命更重要”的含义。
偶尔爽约还是可以理解,就像是闹着玩似的,但是若多次了就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了。喜欢轻易爽约的人,一定是没有信用可讲的人,就会逐渐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越来越没有人相信自己了。这其实也是爽约的反噬效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