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是我曾经参加的一期产品的培训课程中,张小龙老师的介绍,今天我以读后感或者说是间断总结的的形式将文章的精髓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获益。)
微信自2010年11月19日启动,仅433天之内就突破了亿用户,最初的微信仅仅是另一个简单的聊天平台,但风格与QQ不同,更偏向普通的信息方式。
随后慢慢增加了语音对讲、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二维码等功能,其中查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都是为群体效应而做的。
之后,微信4.0里增加朋友圈功能,微信的产品经理在创造朋友圈的初衷就是“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而朋友圈利用手机照片作为最佳的互动载体,只需要三五个好久,就技能不暴露好友,但又可以实现扎堆的效果。”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职场等原因,人们的交友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更加注重信息的私密性,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甚至自己的心情的,同时也并不会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朋友,就可以随意开放自己和朋友的单项评论。因此,朋友圈的出现,引发了一阵热潮,人们一下子从QQ空间转战至此,每一条分享,就像是一个小圈子内部的讨论,能看见的都是共同的朋友,这种观念,对用户来说非常新奇,真的非常吸引人。
再然后,微信4.2出现了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打开了流量及时通话的大门,人们在4G时代通过微信进行通话,甚至在有WiFi的地方随时随地免费视频,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进步,解决了好多电话不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微信公众号越来越火爆,微信不仅仅是朋友之间聊天的工具,它融合了越来越多的信息,降低了人们下载APP的成本,使得好多个行业的人都从中获益。
前一阵子,网上谣传苹果将不支持微信时,似乎要让一些果粉在iPhone和WeChat之间站队做选择,老实说,当时我是极其惶恐的,感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中,我不想放弃多年来使用手机的习惯,但更不想放弃我的朋友圈,我很难想象离开了微信,我要怎么和我的朋友们处在相同的世界里。虽然后来证实,这是假的,但无疑,写完上面这段话,我就明白了,就算是真的,我还是会选择微信。可见,在像我这类用户的心中,微信的价值不言而喻。现在走入产品圈,想表达的更多是我对微信的产品经理的无线景仰。
首先,从用户角度出发。张小龙老师的文章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因为他们了解人性,了解群体心理,他们就像上帝一样,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全体在系统中演化。”从某一方面说,产品营造了环境,决定这用户的反应,人正好是环境的反应器,同时,人又是懒惰的,懒惰导致发明,懒惰也是创新的动力。那么,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产品能否被更多人接受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什么呢?是时尚。人是跟风的,“时尚”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因为别人在用的产品,我也在用,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我们可以共享,我们共同时髦。这正是因为“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很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认为用户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能用对待个体的方式来对待互联网产品的用户。
其次,是需求角度。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的需求,但是又不能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就像微信,它不知接满足用户的希求,而是给出一套合理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分析过于理性,这就决定产品经理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用户角色。文章里提到,微信的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每天花一小时在微博上讨论他们是如何用产品的,并且了解这些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用户感受等,从而间接的去感受用户潮流。从这种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灵感,这种灵感更加真实,更加符合用户的真实体验,所以这种方法非常搞笑。
第三,是功能设计。功能设计都是迎合用户的“痛”、“怕”、“爽”,而面临诸多的聊天工具,微信主要从“爽”字入手,让爽的用户体验胜过功能本身,因为,真实的用户感受远比功能本身有更大的传播效果。
张小龙老师的文章内容广泛而丰富,对微信的分析十分透彻,我今天就简单介绍一点皮毛,希望大家能得到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