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阅读要求
不同年龄段的人我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年龄段里有不同的阅读形式和要求。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里,我们可以支配的时间是不同的,所需要摄取的养分是不同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不同的。
人从生下来那天起,生命就在倒计时,我们可以用来去读书、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其实是有限的。有人说读书是开卷有益,古人也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这种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讲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的万卷书和我们今天的万卷书不是一个概念。古代最早的时候是没有纸的,文字刻在竹简上,一卷书实际上内容很少。虽然内容很少,但是它的文字精炼,内容简明扼要。那都是古人们凝聚了心血写下来的,所以历史才能把它们流传下来。
古代的书你要是真的读了万卷,你等于和不同历史时期最优秀的生命做灵魂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契合。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于今天的。
我们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很多资讯是直接生成的。很多书籍和文字产品的产生,缺乏思想的内涵,而充斥着语言的泡沫。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和其他所有产品有一个本质的差别,文学作品是精神上的食粮,它必须有思想内涵。这样一来我们今天的读书,就需要非常慎重。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识别哪些文学作品是对我们有益的资讯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学习它呢?又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呢?我们就从《红与黑》的学习入手。
现在假定我们是一名中学生,十五六岁以前,那么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阅读。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他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原始知识的积累都没有,所以只要是优秀的经典作品,对他们来说就是开卷有益的。
现代社会产生了大量新的传媒形式和表现载体,有文字,有音频,也有视频。对青少年来说,他究竟是看电影,看视频好,还是阅读文字版的书籍好?这个看起来是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人们会认为,你不管用什么方式去学习,只要会了、知道了就可以了。但它本质上却是一件对一个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的事。
科学家做过研究,一个新生儿的大脑皮下组织结构,层次就很少,很平滑,因为他没有记忆,没有那种通过思维记忆对大脑皮下组织所形成的影响。人的阅读量越多,思维越频密,他的大脑皮下组织结构就会越复杂。而越复杂,这个人的思维就越缜密,思想感情就会越丰富,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越强。
大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如果是通过眼睛对景物摄取的时候,他是直接看到景象,直接就反馈到我们的大脑里,我们就可以做出反应,这个基本不需要思考。因为它是信号,红的绿的,美的不美的,我们就接受了,直接做判断,直接做回应。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文字去掌握所有资讯,这个时候大脑的记忆细胞就开始产生活动,产生这样一种思维的过程。
我们知道人和动物的本质差别就是人有思想。人的思想来源于哪里?就来源于大脑。一个人优秀不优秀,其实就是看他的思想优秀不优秀。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事情处理的思维和判断,都来源于这种大脑思维的缜密和运行。而一个人的大脑有这样一种能力,他是要经过塑造的。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学习,在青少年时期,如果全部是通过视频去接受资讯,做回应和判断的时候,大脑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单纯的接收资讯的状态,从而减少了思维过程,这个人未来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孩子整天看视频,整天打游戏,他的精神状态,你要认真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迟缓、迟滞的,比同年龄段去接触文字的孩子有一个很鲜明的差距。也就是说,你叫他的时候,他的动作很僵硬,他的动作是突然的,一点柔韧度也没有,一点过渡和平滑的状态也没有。
但是假定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感情很细腻,你给他的这样一种呼应,你去发出一些指令,他是带有情感的,带有一种迎合的积极回应的意识的,带有一种丰富的表情和善意的对应。
那么,我们知道这样的人,他的情商就高,他的情感就细腻,他处理事情就比较圆润,就不那么僵硬、死板、机械、粗暴,这就是人受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骨髓里的一些深刻的因素。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孩子的年龄段,要少看视频,多读文字。因为我们知道文字,比如“美丽”两个字,你要把它在头脑里再现,你是有一个思考和再现的过程。同时这个再现的过程随着你的阅历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再现的程度、精密和美好是在提升的,这个提升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品味、素养的提升。
比如我们今天说太阳落山,阳光和煦,很美丽。如果我们用画面直接表现的时候,我们头脑接受的就是一个养眼的图景。可是如果你把这个话说出来,我们在接受这个信息,我们在头脑里再现的时候,阅历丰富的人,在他头脑中所呈现的美丽,和他再用语言塑造给你所呈现的美丽,同一个思维比较机械和生命空间场里资讯比较少的生命,他所能够再现的图景和呈现的景象,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个就表现为人的品味,人的素养,人的情商。
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这段时间要非常重视书籍的阅读,这是一个塑造思想和灵魂的过程。
成年人的阅读和学习
成年人读书但对成年人来说,他的学习基础已经打好了,但他每天的时间要应对不同的需要,工作、家庭生活以及交际等等,用来学习和阅读的时间相对已经减少,这个时候再读同样一本书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
他就必须得评估一下,浩如烟海的书,我如果花了时间在这上面,就意味着把读别的书的时间占有了。我的付出,要有回馈,不能读了一次书,最后并没有收益。或者是这个书本身很有内涵,因为我们准备的不充分,在阅读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这些都是直接在损耗我们的生命。
所以,成年人的读书就必须得非常慎重,它是一种投资,用你生命里的时间去投资。你投资就要做项目的调查,做评估,你就要看你的投入产出,你就得去设止损,你就得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所以当我们拿到《红与黑》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是不是要读它?用什么方式读它?我们需要从中收获什么?我们就要具体看一下。
《红与黑》原著是有30多万字,如果我们正常的阅读,理解,做点笔记和思考,你在工作之余来读它,没有一周的时间是读不好的。那么如果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读了这部作品,却没有收获,这个就风险非常大。所以我们就要评估这个书值不值得我们读,我们要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东西,然后我们怎么去读它。
现在这个社会的发展,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从不同角度切入知识的方式。比如说它现在有很多的电影改编,一部电影一两个小时,你用一两个小时如果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再做一些判断,你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必要去读原著。
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方向,如果是做文字工作的人,那么他的学习和取向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我是做其他行业的工作,如果是纯科技,他需要的方向就是接人待物,和一般的对社会环境、社会资讯的了解。如果是做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他有一个对人心的揣摩,对人性的了解,对人群的管理的需求,他有一些资讯可以摄取。
也就是说,不同的工作方向,人生的努力方向,他阅读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首先我们要知道,是不是值得我们读。对中学生来说比较好识别,只要经典就可以。因为所谓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它能够存留下来的,所以这个都不会错,它只能说有一些排序上的差别,或个别作品混进了优质作品堆,这样我们人生阅读的风险并不大。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优秀的作品,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就不能去冒这个险。因为它即便是优秀作品,它有的时候也不需要你去读。比如说一部作品,它写的是儿童心理,或者它写了一个老年人的这样一种和社会脱节,社会需要关注他,这样一些内容写的再细腻、再丰富,也不是你需要了解的。再经典,哪怕得了什么样的奖,至少在目前对有些人是不需要的。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作品看做是一个项目,对投资者来说,对项目的调研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就是非常必要的。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