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浅浅
在西藏昌都市果拉村附近,我们遇到一个骑行者。
他的摩托车超越了我们的车子,腾出一只手,冲后面挥了挥。这个人穿着荧光绿骑行服,戴着严实的头盔,看不清长相。仔细一看,摩托车牌照显示的是皖A。这是遇到老乡了。我们赶紧鸣了两声笛作为回应。他听到笛声,又冲后面挥了几下手。我们再次鸣笛回应。
摩托车飞驰而去,很快消失在白云蓝天指引着前行的曲折道路中。
路上遇到来自家乡的汽车,也是这样,会彼此鸣笛打招呼。虽然连人都没看清长啥样就过去了,但却感到异常亲切,心里能温暖好久。
在前面的服务区,我们又遇到了刚才那位骑行者。他正在给摩托车加油。见到我们的车子过来,连忙走过来打招呼。
他说,在外面看到家乡的人感觉太亲切了。他是七月五号从合肥出发的,比我们晚出发了三天。我们一路走,一路玩,在不少城市都有停留,比他走得慢些。
遇到这个老乡,我们很开心。
这一路上不仅碰到许多徒步者,也遇到很多骑行者,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的都有,我觉得他们都一样有毅力。身体暴露在外面,任由风吹、日晒、雨淋。而且还会有危险。在左贡县,就看到住宿酒店的老板娘在朋友圈发紧急寻人启示,有位五十多岁的骑行女士失联了,联系不上,她最后一次发消息是三天前。
我很想跟骑行者其中一个人交流一下,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一路上都有什么感受。
我们开车遇到高原反应,好歹车上还带着空气处理器,可以暂时缓解一下。而骑行的人,尤其是骑自行车的那些人,身体在外面,面部还带着多少会有点影响呼吸的面罩,又是怎么缓解呢?
据合肥这个老乡说,他在经过理塘那段路时,出现高反,人难受到不行,全靠硬扛才挺过来。
从服务区分别后不久,合肥老乡的摩托车很快又超过了我们。我们给他拍了背影照片和视频。在帕隆藏布江边的波密酒店住宿时,抽空将照片和视频发给他。他说这一路上他都在看风景,没想到他也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骑行者有结伴的,但更多的都是一个人。因为骑行西藏几千公里,路途遥远,山路多,海拔高,需要的时间长,这不是一件小事,很难与谁一拍即合,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说至少需要志同道合,需要对骑行共同的热爱,平时还要有基本的训练。
在上坡路段,常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弓着腰背,使出全身的力气蹬车子,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有的人干脆下来推着车子走。走过艰难的爬坡路,下坡时就好多了,无论是骑自行车的还是骑摩托车的,都有人在车子上站起身来,顺着山坡在呼啸的风中一路飞驰前行,看着无比潇洒、帅气。有苦就有甜。
骑累了,他们会在路边休息一下,看看风景,拍拍照片。有一次,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将车子放在公路边,他坐在公路旁边的山地上。山地与公路之间有一条排水沟,他的腿豪迈地跨过排水沟,将双脚放到公路边上,坐那玩手机。
还有一次,在一个难得一遇的小村庄里,看到几个骑行的人在路边小树林中休息,还在树干上绑了吊床,有个人仰面躺在上面,一条腿在吊床上,另一条腿搭放在外面轻轻晃动着,暖黄色的阳光正从微微摇曳的绿叶中洒下来,好惬意。
骑行者带的包裹都比较小,看起来吃的喝的都带不了多少,不知是否要常常挨饿,忍耐着焦渴。骑行者都很瘦。
有一次,在服务区吃饭。我们在买缙云烧饼时,买了一块馕。烧饼吃完了。那块馕外表烤得黄澄澄的,看着漂亮,吃起来却是既硬又没什么味道。我们将没吃完的馕,用方便袋装了放在车上。
次日,在行车途中感到饥饿时,想起那半块馕,几个人一人一小块分着吃,竟然觉得又香又甜,非常好吃,并且没吃多少就感到饱腹感很强。
这时,才恍然意识到馕在旅途中作为干粮的好处。因为水分少,面饼很实在,虽然吃起来硬,但是耐放,不容易变质,并且体积小,不占地方。不知道骑行者携带的小小包裹里,是不是都准备着几块馕。
他们是怎么下定决心去走这条路的呢?
我的心里有不少疑问,很想跟那个老乡交流一下。不过,我们都在赶各自的行程,加上旅途劳顿,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好在大家互留了联系方式,有机会再说吧。
2021-07-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