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中的智慧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38:礼多信薄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38:礼多信薄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07:17 被阅读30次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出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之说文

崇尚(守道)行德者尚未厚德,属于有品德的人;蔑视(守道)行德者保持行德的样子,属于缺德。崇尚(守道)行德者无为不作是因为没有欲念,蔑视(守道)行德者装模作样是因为有谋求;崇尚仁爱者行善没有诉求,崇尚忠义者表达赤诚是因为有渴望,崇尚礼仪者行礼送礼就无法评价了,随手抛弃既可。

世间无道时,方知(守道)行德的人,无人(守道)行德时,方显仁爱;没有仁爱时,才有忠义,尽失忠义时,才讲礼仪。注重礼仪者,忠诚信用都稀少,也是祸乱的主因。

(以认道而)预测未来者,(只知)道的浮华表象,也是愚蠢的开始。所以好男人起码注重实在的(忠义),而非浅薄的(礼仪),认出(道的)本质实际,而非(道的)浮华表相。舍去虚华取得实质。

《道德经》之讲理

德是守道无为的行为,得道而彻底无为是大德,守道而非常无为是厚德,尊道而偶尔无为是有德,天道自然,风雨不仁,冷暖无情,守道行德,枯荣不慈,生死不念,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没有欲望的守道是上德,不求回报的行善是上仁,忠心诚意的信义是上义,施礼送礼的礼仪是浅薄,

观察君王治国,有道为上,次之有德,次之有仁爱,次之有忠义,最次之有礼制;若国家重礼节,讲礼仪,施礼送礼成风,则忠义诚信就沦丧,祸害动荡四起。

君王治国,应该是奉天遵道,无为不作,自然而然的状态;圣贤教化应该仁爱慈悲,行善施恩,无私救苦,良臣良将应该忠心守义,知恩图报,可尽职责。社会贤达不可以拘礼守节,礼尚往来,此举败坏风气,腐朽心念,祸乱世道。

浮华是愚蠢的开始,繁华是隐患的表象,奢华是灾祸的起因,华而不实为明君,圣贤和良臣所不齿,所不取,所不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38:礼多信薄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

  • 38-2 夫礼者,忠信薄,而乱之首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38–2 夫礼者,忠信薄,而乱之首;出自道德经第38章,意思是,注重礼品和礼仪的人,通常缺乏忠...

  • 什么是礼貌呢?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 道德经中是这么说的,他说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忠诚和信任的减少,同时还是混...

  • 《道德经》吐槽(下)

    38.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

  • 传统文化的学修习~~~达照法师

    生命价值的认知 引用《老子》38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 欣赏先生日记10(礼门义路)

    道德经: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段话把人类道德一步步沦丧的...

  • 道德经(一百三十二)> 夫礼者

    夫礼者,忠①信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注释】 ①忠:忠心不二 ②信:诚信 【感悟】 <感悟源于作者本心,不含学术...

  • 养生必须养德,积德才能积寿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徳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

  • 读《道德经》29

    甘德礼(读《道德经》29)原创分享609+278天,光山心协智慧父母课堂持续分享第263天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 读《道德经》20

    甘德礼(读《道德经》20)原创分享609+268天,光山心协智慧父母课堂持续分享第253天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中的智慧之38:礼多信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x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