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无意中在前几年的一期《读者》中看了一篇文章《八点档》。心灵深处的柔软猝不及防地被击中,故事的文字平淡、几乎没有任何的修辞,甚至读来文字有些鸡零狗碎感,但就是因为这样的文字,我没来由地、突兀地被击了一下:不懂事的的时候不知道问,到懂事的时候根本不敢问。…….,这世间事,原来件件都藏着委屈 !
赶紧百度一下作者吴念真,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大家,随即买了包含这篇《八点档》的书《这些人、那些事》,抱着不忍读完的翼翼小心读完了这本书。
他小时候时常给村里的人写信,其中包括一个叫阿英的寡妇,因此而知她生活的隐衷。他看见他们在干涸的桥下,透过缝隙,他认出那是猪肉担子的扁担。中元节那天,他看着阿英从旁边走过,手里拎着一大块猪肉回去。她毫无表情地走过去,好似压根不认识他。他却突然觉得轻松,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感。
故事《告别》里,那住了三十年的村落,他们在一个浓雾的白天,爬过山,穿过斜径,把为数不多的家具、杂物、细软扛到岔路上,让朋友的孩子开车送到公寓里去。满山的芒草都垂挂着晶莹的水珠,有如泪滴。几十年的人生,一转头,竟是什么都没有。
《长梦》里的她,摆在她面前的是他的讣文和那一百多封收藏多年的情书。失之交错,她一直遗憾,无数次幻想过重见时的欢喜,无数次构筑过有朝一日重在一起的甜蜜。她带着愧疚的心情结婚、失婚,并继续祝福他。她在他的告别仪式现场,拿着发放的礼袋,打开随意翻看,是一本装订好的书,遗孀的卷头语,说里头是当年夫君写给她的大部分情书。她看到第一封,没想到竟是多年以来几乎都可以倒背如流的内容……她哭得很伤心。邻座的中年妇人好意递给她一张面纸,“你留着用吧……”妇人低声地说,“这家伙当年写给我的情书……竟和写给他老婆的一模一样。
故事还有很多,……
我一直在想要写下一点什么,总感觉不知何处下笔。书中细节,通过一行字,一个字,让我勾起内心的动容,泪流满面,却又陷入对时光的沉思。 书中文字清淡、透露着隐忍、含蓄。读他书里的故事,感觉纯粹是在喃喃自语似地与回忆轻轻交谈,只讲给内心的自己听。能够这样自说自话,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同时把阅读者轻易地带入进去,这恰恰是书中故事的动人之处:往事重温,皎洁的月光下,停在路边,遇见故人,相互派着烟,你一根,我一根,慢慢地抽着,淡淡的,似乎不着边际地聊这些年的际遇,人世的无常却不说;顺便嗟叹一下时光的流逝,唯独不会慨叹不能回头的心酸……
阅读的乐趣无非是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文字融为一体。在这个关键点上,《这些人、那些事》轻易地俘虏了我。
强烈推荐给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