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动车和高铁都是按票入座的,几乎不存在作为被别人做的情况。而快车,还是有无座票的,所以当有一些座位还没有乘客就坐时,就会被那些无座票的乘客所坐。似乎这也已经成为了常态。
早上坐火车,刚上车,大家都在找座位。在车上碰到一个乘客,估计他的座位是在那里的,他停在了一个座位旁,问坐在那里的乘客,你的座位是多少?是这里吗?那个乘客反问道,这是真你的座位吗?
最开始问话的乘客就不耐烦的说,你看你这个人,你说呢?
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没有继续,起身挪到了别处。
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好。仔细回想刚才他们简短的对话,我觉得尤其是最开始问话的那个乘客,他的问话方式会让人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尤其在我们这里,这样的问话方式一般会有一种被挑衅的感觉。如果对方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人,两个人有就可能会吵起来。

晚上又回到这座城市,时间有点晚了,就想在外边吃一点东西再回家。路过一家小饭店的门口,老板在门口招揽客人,见到我有稍微的驻足,就问,吃饭吗?我就问,有什么吃的呀?对方说,有好多种吃的,我也背不过来,至少有十几种,先进来看看吧。
于是我就跟随对方进到了店里,果然有很多吃的有牛肉汤,水饺,面条,馄饨等等。于是点了自己想吃的,就坐在那里等。
在等的过程中,我就想起了刚才我和老板简短的对话。经过短短的对话,我不自觉的就跟他走了进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的回答让我感觉到好奇,而且让我感觉到可以进行尝试,至少是没有反感的感觉。
再回想上午的对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让人觉得不舒服,甚至是又被挑衅的感觉。
同样都是说话,都是同样的语言,只是不一样的人说出来,语言却传达了不一样的力量。有一种让人反感,有一种让人亲近。看来语言真的是有力量的。
不仅想到我们的沟通,有时是有效的,有时是无效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沟通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同样的语言,也许是温柔的暖炉,也许是伤人的利器。但到底要成为什么,全由自己说了算。
我们都知道,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也就是说,在沟通中,我们说了什么不重要,对方收到了什么才是重要的。如何让对方收到我们想要传达的呢?当然,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语言背后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对方优先通过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来感受我们想要传递什么?而情绪和情感又是决定态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在沟通中,积极正向的表达我们想要传递的内容是优先重要的。
就像那一位乘客,他短短的语言为什么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呢?就是因为他传递的不是正向的。他是用在反向的责问的方式传递他的信息。别人收到的是一种类似于语言的暴力。
所以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到底想要传递什么呢?我们该如何进行传递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