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又是周三了,与大家每周三相聚在这里共同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学,关于如何将心理学很好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也更多地帮助我们来认知到心理学是如何应用在家庭教育当中的,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更科学的视角来认知世界。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因为这个微课是同时在三个群转播,还有一个群是新成立的。有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很了解我。那我们的一群对我的了解都是比较多的。一群中的很多朋友是系列的来跟课的,到了今天是第四十一期。我们今天的微课主题是《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三部分,但是是微课的总第四十一期。
我叫文嫱,一直战斗和学习在心理学的领域里。之前在北京有自己的心理工作室,也在私立大学里面给大学生带心理课。在北京的一所私立大学里面,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特别像第五十六号教室里那个让雷夫老师非常头痛的一个班级。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跟这个班级的孩子们一块儿来探索他们内心的渴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以及对于他们来讲如何更有希望的建设他们未来的生活。

当我们在教育当中变成一个从众并且丧失独立思考的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被动的变成丧失独立思考和更多自由选择的被动者。所以说快乐的生活不是没有痛苦和没有烦恼的生活,恰好是你是否有能力来消化痛苦和烦恼。
我从一开始对这个班级完全没有信心到每天开车去上课的路上都在听美国教育界的奇迹,《第五十六号教室》,我每次去上课的时候都会反复的来听这本书的有声书。也是这本书里的雷夫老师给了我一个榜样,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完全要放弃的孩子。只要你对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生命都怀抱着一种新的视角来把它当成一个一定会渴望继续成长的生命那就是奇迹。或者说我们不能把它叫奇迹,而只是让一个生命回到他正常生长的轨道上。
后来这个班级变成学校最优秀的班级,到毕业之后的五六年这个班级都依然是凝聚力非常强的一个班级。我想在一群里面还有我之前的学生,听到这儿估计也是满满的回忆。如果正好是之前的学生听到这段的话,我想跟他们讲,在那个阶段与其说是我的付出,更多的其实是那个阶段改变了我未来的生命轨迹,因为有过这样经历让我开始从生命的更深处来看待人看待教育。这是为什么在我自己有了宝宝之后,我开始进入创新教育,脱离于体制之外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中。

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能够让我非常有信心的走在这样一条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但同时又充满了乐趣的教育探索之路。同时在那个学校里面我并不是只带这一个班级只是他给我内心的影响是最大的。另一个班级对我来讲也很重要,只是因为时间的长度和厚度没有那么久,所以就没有去提那个班级。在2014年创办了明睿书院,书院是在成都的街子古镇。
创新教育的探索不仅明睿书院在做,就我所知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有成千上百小型的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探索者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也偶更多的家长宁可让孩子在家上学自己来教育孩子,也免于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体制教育牺牲者。
每周三的微课是我以这样的方式坚持去分享我们在这样一条路上,每天遇到的在教育当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我们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因为我相信,当我们遇到的在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惑和困境也是大多数的父母会遭遇的。
同时我们相信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恰好是我们的机会。每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面对了一个问题之后,我们的能力也获得了提升。孩子也相应的在他们的能力上获得了提升。所以我们并不惧怕问题也不惧怕冲突,更多的是来看待我们是如何应对问题的。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目的?体制教育的目的。很多的老师和父母都会说教育或者上学的最终目的是考高分,考高分的目的是为了考取好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或者赚到很多的钱,而我们的教育的目的跟它是相反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用父母或者老师来教孩子,而孩子依然变成了一个终身学习者,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定位,一个终身学习者。
能够在这里听微课的家长,我会觉得你们的孩子是有福的,因为没有去学习,没有更多的自我成长的家长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会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交给学校就OK了。家长会把家庭教育的这部分完全的割裂掉或者忽略掉。
实际上,家庭教育恰好是教育过程当中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就算我们给孩子选到了非常好的学校也依然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及作用。

家庭是否能够给孩子力量。取决于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联系的紧密程度。因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么,家庭总是他的加油站,是他坚强的后盾。
所以在我面对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或者行为上出现一些状况的孩子的时候都会先不去看他现在遭遇的问题本身,而是会跟他共同探索他的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给他力量。
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去逃避家庭,还是会坦诚的把问题跟家庭成员沟通共同解决。通过解决问题来强化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度。
在我们的传统生活当中有非常多奇怪的信念,他给我们的生活很多负面的影响。然而我们并没有觉知到。比如说前两天遇到一个家长和他的朋友,我们只是说偶尔说,我们有一位广美的教授他设计的的木头木质的椅子是非常的舒服的。因为这把椅子它是根据人体曲线来设计的,他们当时坐了一下说真的是很舒服。然后他又讲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但凡让你舒服的东西你都要小心了。
我当时看着她觉得还是蛮吃惊的,我在想很多的中国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会对快乐或者对良好的感觉很害怕。所以时常遇到好的感觉他们都会去排斥会很恐惧。就像他会在很放松的时候讲出这样的一句话说凡是让你觉得舒服的好东西一定要小心了。不见得是好的,你要让自己感觉不好然后要去坚持他。
这跟我们今天的分享是相悖的,在我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也是相反的。在我们的日常教育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只有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才能够更有效更快的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
在我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学习经历当中也是同样的,我会觉得学习阅读。不断的去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认知限制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事情。它怎么会辛苦呢?当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验到这些快乐的时候。你会更愿意去更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而不是逼迫自己去做它始终会是你的内在动机。
所以在这个认知上我会想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会在这个认知上依然抱着一种学习是一件非常不快乐的事情。读书也是一件非常不快乐的事情,可是为了一个功利性的目的,比如说必须要考上一个好大学或者其他的一些功利性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做这样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如果依然抱着这样子的信念的家长,我会建议回看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在的体验。
最初的学习,总是跟孩子的兴趣相关联的。比如说我们小班的小朋友们就特别爱学习。因为他们学习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在出生之后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最高涨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你关注到孩子不断的想要去跟大人提问。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热爱学习,你会跟他去一块儿来探索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是不爱学习的,如果说我们顺着孩子对世界本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始终保持在这种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的状态当中,他一生都是一个热爱热爱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就像我会觉得如果剥夺了让我去读书和学习的权利,可能就是对我最大的惩罚,而不是说不让我学习。其实我妈妈也会觉得:有时候会看我你怎么一天到晚的看书或者总是在那里思考或者学习,你累不累啊去玩一下或者怎么样?我会觉得不会啊!我很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
今天跟朋友一块儿聊天的时候讲到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其他的同学都想着怎么样去考高分的时候我抱着四大名著还有我能够找到的所有的武侠小说等有趣的书籍看。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的父母没有去管我,而是任由我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去阅读。才奠定了我后来能够去有自我教育的功能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所以说不快乐是扼杀孩子孩子天赋和学习兴趣的真正毒药。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现在能够愿意停下来看一下自己的孩子现在是热爱学习的还是痛恨学习的。如果说你家的孩子已经开始痛恨学习,不爱学着写作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那么一定要停一下反思一下,回望一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学习,甚至开始痛恨学习的。
我们在之前的微课里也讲过保持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良好的关系的前提是父母要有同理心。如果父母缺乏了同理心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心里树立起屏障。逐渐的不去跟父母来沟通不去跟父母交流,那么父母会没有办法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遇到很多的生活中的困境也不会去跟父母倾诉。
所以当我们去反停下来,反思和回望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是否依然保持着像三岁或者五岁的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新的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视角来同理孩子内心发生了什么?
教育者的范围不仅仅是老师了,教育者也包括父母和其他的养育者。要想培养出快乐的孩子,首先要看教育者自己是否是快乐生活的,我们不可能说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快乐这个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苦恼,遇到一些困境。可是当我们遇到这些困扰的时候,遇到这些困惑的时候,是否有能力去面对这些苦恼。
我们说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同时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消化痛苦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的人。当有一种处理自己和消化自己内在复杂情绪的一个人去培养孩子的话,自然这个孩子也是具备这样能力的人。
这是对教育者的品质要求,回看一下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内在品质,如果自己不具备这样的内在品质去要求孩子快乐的学习或者成为一个能够面对自己内心复杂情绪并不断成长的人也是困难的。
我们最后在第九小结的时候依然讲到了家庭是孩子快乐力量的来源,所以我们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系列微课里面讲的更多的是如何让我们的父母发挥到教育功能。
通过前面四十次的微课,我们会发现一个小时的微课内容有一点多,所以后面我们会尝试看是否能够每周上两次。或者说每天可以跟大家有一个简短的分享。一个小时的内容的确会太多了也会造成大家的消化不良。同时在微课过程当中,少了一些互动和彼此的交流。
所以在后面的微课当中我们也会涉及新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来消化我们学习到的内容,以及怎么样去把它更好的实践在生活中。如果需要更多面对面的沟通,那么3月5号在成都我们还会有专题教育研讨会和读书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3月5号的时候面对面的来沟通,用一整天来讨论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