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和朵爸、朵儿开家庭会议,过去了整整5个月啊。真是("▔㉨▔)汗颜!当初上完正面管教家长课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要保持每月开一次“和谐”的家庭会议,提升我们的家庭亲子关系。
谁知繁忙又低效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周一至五经常无法准时下班的恶性循环,还有周六周日带着孩子穿梭于各兴趣班,所以拖延到今天才用挤海绵的时间完成了本次议题为《金丝大峡谷之行》的家庭会议。
开场很顺利,我来做会议主持人,致谢环节里妈妈说“谢谢爸爸在这两个周六全程陪朵儿,好让我专心上网课,谢谢爸爸支持我报名参加正面管教家庭讲师班,为实现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爸爸感谢了朵儿近期控制住了心里的小恶魔,不再拍打他的肚子。
朵儿却说“我就想为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可以当全职妈妈,每天来接送孩子,” 虽然我知道宝贝有点跑题了,但每当孩子提到这个愿望,我都会很觉得难过,因为这不仅是孩子的期望,也是我自己一直盼望的。
每天都可以亲手给自己和孩子做饭,每天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收拾的窗明几净,花香四溢,送走孩子后可以在阳台安静的读纸质书,在客厅听着音乐练瑜伽,学跳舞,充实又美好的度过每一天。
哈哈,我也被带偏了,导师讲过一定要适时的把参与者拉回主题。然后我用引导的方法给朵儿讲了暂时妈妈无法做全职妈妈的原因,赶紧提议大家讨论可行的出行方案。过程中,我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新挑战。朵儿不太愿意去金丝峡谷,提出想去乐华城,并给出了理由,乐华城可以玩水。
这个时候,我提议我们进行头脑风暴和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这个意见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的。必须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定一个全体成员可以接受的方案。
因为家庭会议的目的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感受到平等被尊重归属感等等,但是我还是不能明白孩子在这个时候反应出现了变化。上一次都是很积极地在参与整个过程,表现出很开心。
但是今天从她提问我开始,就有点不乐意继续进行下去。(但也没有抗拒排斥)。
后来我还是坚持结束了后面的流程。
这种变化如果是不是可接受的,如果是,孩子会不会觉得家庭会议讨论的方案反正也没有照着去执行,会不会觉得讨论的结果并没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