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庆的路上一路跟随着一辆出租车,被它后面的大幅广告吸引——“素质教育学校”,底下还有一行小一号的字,但也很显眼,“专治早恋、厌学、网瘾、叛逆”,就是包治现在所有问题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
看到这个广告并不新奇,其实这样的学校在各地都有很大的市场,对于很多崩溃的家长这无疑成了一颗救命的稻草,他们在无计可施的时候真的希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方法来指点迷津。
昨晚很晚了一位妈妈发个信息给我,小心翼翼的问想给我打电话,问我有空不。我打通了她的电话,一接通就听到她带着哭腔跟我说孩子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一惊,“怎么回事,他可能去哪?赶紧先找孩子啊!”她跟我说是到村里的另一孩子家去了,因为写作业的事与妈妈发生争执,不愿回家。我松了一口气,没危险就好。“老师,你能帮帮我吗?我真的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崩溃的家长崩溃的孩子。妈妈很焦急,可妈妈什么也做不了,孩子从不睬妈妈说什么,说急了还会跟妈妈动手。孩子沉迷手机不爱学习,几次家访了这孩子家,孩子妈妈很宠孩子,孩子在家基本上能自由的从妈妈那要到手机,妈妈在孩子面前常是讨好般的说些大道理。今天又是因为孩子学习问题两人发生激烈冲突,孩子不想回家,妈妈没办法求助于我。好在后来打电话再问时孩子已经回来了。
好几次跟孩子妈妈说过对孩子不要一下子火焰一下子海水,发现孩子的优点就多夸夸他,光说道理也没多大作用,可以在孩面前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可孩子妈妈觉得这没用,依然觉得这完全是孩子的问题。
常言道:“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有规矩。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不需要让他守规矩,小时候只管宠。但常常一不小心过度宠爱了,就变成了溺爱,就是纵任和娇惯小孩子,很快就养成任性的心理,以后孩子会处处以他个人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始终提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并不断升级和不服管教。于是就出现了让家长抓狂的“叛逆期”或是问题孩子。
改变孩子我们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家庭及教育方式。而这样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学校”是撇开家庭,完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们都非常理解家里有“叛逆”孩子的那种崩溃感,想求助于别人或是类似于这样的素质学校,家长也是毫无办法无奈到了极点。心理学上讲孩子长到13—16岁时,处于一个更为强烈反抗的青春叛逆期,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而如果家长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那很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抵触。
子女教育出了问题,不要那么强硬的态度,比如骂孩子,打孩子,赶着孩子纠正。因为这个是不可能短时间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更不能直接就把他们甩给所谓的“素质学校”就什么都不管。对于这样的学校也有所耳闻,在这类学校里,暴力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用戒尺、鞭子打犯错误的孩子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让人闻之毛骨悚然的更为极端的手段。如若这样,即使孩子以后不再有叛逆不再有网瘾,那这样的孩子还会有心理健康吗?
希望我们能够对所有的孩子都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