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隐私的探究向来是真实存在甚至强烈的,就如同《后窗》里杰弗瑞对几米开外邻居们柴米油盐的乐此不疲,又或者是《狙击电话亭》里面“审判者”以正义的名义去进行所谓的“救赎”。
当然,无论是偷窥、审判,又或者是《终极面试》里的选拔,还是《活埋》里的欺骗,在正常的价值观念上一定是非道德的。于是导演安排了另外的更激烈的冲突,谋杀也好,绑架也好,将“不道德”与“罪恶”进行了对立,在伦理学上又进行纠缠和争论了。
这里面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狗镇》。简单到极致的布景,和简单到极致的剧情,讲述的又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自己在豆瓣上打了四星是因为我不是非常喜欢纯粹的“恶意”,但这部电影的确值得我认认真真再看一遍。
最一开始想给这周定下的基调是类似安乐椅或是暴风雪山庄的主题。但当我抛下了《十二怒汉》及衍生作(即纯粹的安乐椅和话术)和“暴风雪山庄”的侦探题材,先一开始选了几部将空间作出限制的影片,在最后全部看完之后又发现我无意中选择的一些影片在另一个方面又有奇怪的巧合——也是我现在写的标题——以善之名。
这里的“善”自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主观意识里的“善”。我自己很喜欢(当然不一定符合价值观)的理论是“自己想做的就去做”,便是我认为的宏观上的“善”了。所以像《夺魂索》里布兰登那句“The lives of inferior beings are unimportant”就显得毫不突兀和惊悚了。
这部电影在中间激烈争吵时提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读过一点但事实上《查特拉图斯特如是说》这部著作并没有完全读完。尼采的“超人”指的是“在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上进行超越和创造的生命”,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评价,“尼采的哲学理论都是以人性本恶的基础铺陈开来的”。若是结合电影里“希特勒也曾经看过”,或者其他几部里“自诩为神”的态度的话,似乎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
莫名其妙从影片的观后感变成了哲学的探讨。当然无论是影评或是哲学,当内容涉及到更深更专业的层次我的能力确实不足以进行完整且合理的叙述。不过观后感,或者是价值观,在主观层面上我倒是坚持“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这周的主题本来想简单的做一次悬疑,好像一下触及到了最深层次的人性,完全不像上周那么轻松愉快加情怀了。可能下周会读一点有趣又不过脑子的东西放松一下,就当是老师讲课时停顿一下让你完整地写下笔记吧。
也是“为了你好”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