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59112/25be0687bdf2406d.png)
为熊所噬喻
孩子被熊咬了,告诉爸爸是一个有毛的东西咬的,爸爸去报仇,遇到长毛神仙,便要射,为人拦。
信念指挥行动,当我们理解的不够准确、不够深入的时候,行动自然会有偏差,但如果没有他人的指正,自己还正义感满满,就像这个父亲射向神仙的剑,带着自以为的复仇的力量。所以需要擦亮被愚昧蒙蔽的双眼,不时得质疑一下自己认为坚定的正确的信念,我们眼中的世界,带了太多的自我的修饰,已经远远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所以放下我执才能让世界如是。
比种田喻
别人田种的好,向人请教,别人告诉了他也学了,其实走到这里就已经可以了。但他却偏偏自作聪明,为不踩地雇人抬自己去撒种反而踩的更多。这就像佛法传播的过程,佛祖传道的时候,是不立文字不塑佛像的,他是希望把佛法直入人心,但在他逝世以后,他的弟子开始集结讲义,开始塑造金身,这对传递佛祖的思想有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后人对佛经的误读和对佛像的迷信,把佛教变成了一个教义复杂门派众多的现象,反而是传入我国后,禅宗在六祖慧能开始重新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在我国走了一条也许更贴近佛祖本心的道路。
猕猴喻
一个是典型的踢猫效应的喻言。当人生气不能发泄,后迁怒于相对弱小的她人,这是众生普遍的现象,只有少数的人才可以做到不迁怒,如颜回。愤怒的情绪是有能量的,当我们不能看见,那这个能量总是要寻找出口,所以需要觉察,看到这愤怒情绪的存在,当被看见它就消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859112/c88e2eb5c32b8e7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