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的口号第一条,是得先“活着”,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就是保护自己的心脏,甚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边界再不断的外移一些,让自己的安静受保护的内在空间更宽敞一些吧。
有关边界感,我复盘了一下自己。
首先,在亲子关系中,我大体遵循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引导、示范、鼓励为主,带他尝试体验;随着孩子大点,我开始走到后面,我想让他多些主动大胆的尝试,知道我一直都在、支持就好;再大一点,几乎所有决定性的事都交由他自己做主,我会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建议,但不会施压左右,因此,我一直以来以自己是一个开明有爱的好妈妈而沾沾自喜。并把这套固化,觉得孩子爸爸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欢管,喜欢跟孩子要求和争吵很不好的。以为孩子更喜欢自己,直到有一天我把我这种认为问孩子,问他是不是觉得爸爸老管他很烦,他说没有呀,我知道这是他的习惯和道德标准,他要求我我会选择性听,我知道他爱我才管我。
自此,我才知道与孩子之间的爱是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要是发自内心而为,不管表现形式上是哪种,孩子们其实都能感受得到。当打着爱的名义要求,实际是家长自己的需求,这种爱才会有很大的控制和束缚感。而我这种种的表达虽是发自内心的,但非无条件,至少我用这在满足我的自我优越感。
其次,我在亲密关系里面,我很长一段时间对关系的感受不满意,我有精神需求上的洁癖,我老公有生活上的洁癖,我需要肢体上的亲昵感受,他没太多这方面的需要,更多的希望家能保持星级酒店的居住环境标准。而这让我感受到冷,开始各持己见。直到一次次的搓火中,才把这认知拓展到对彼此更多一点了解,于是财米油盐各自往对方需要的地方添点,关系也随之有滋有味了点。你说这爱的边界感有时候是要拓展还是消融的。无绝对的标准,依然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去调整。
再者,我很喜欢深层次沟通,觉得那样是有思想、有深度,以前还有以此瞧不起人,比如我觉得喜欢看乡村爱情是肤浅。在生活中我常在寻能心灵交流的人,能畅聊一下那绝对比吃顿大餐还享受。后来到有一天,我发现我成为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陶醉于自己觉得自己豁达、开阔、有见地、有想法,觉得自己很牛B。直到遇到事了,我发现我说的那套根本做不到。拿我老公的话说,你咋看了这么多书,分析来分析去,说起来一套套的,做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哈哈哈,说到底,我依然是需要这些来包装我的自认为“好”。而不能真正做到一致性。所以,经常会打着爱的名义在说教。过度越界而不自知。刚才就又犯了这毛病。
所以,人好容易在假性自我里面陶醉,以爱的名义去包装。
在爱里要有自己的边界感,不是一定指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更是指自己和自己的底线、信仰之间的边界感。这是我们需要去确定的根,这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知觉也无法提供帮助的。
夜晚,太阳把天空让给月亮,相互成全;
这儿,堤坝把广阔腾给河水,各自安好。
喜欢可以放肆,但爱需要克制。我们需在
各种关系里面建立起合适的蔷薇,修剪好自己的花园。
记录至此,引以为戒!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3087/19e6af6d855f29f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