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望岳》课堂实录后感

观《望岳》课堂实录后感

作者: 任米荣 | 来源:发表于2022-11-18 17:35 被阅读0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积累

    1.描写登山的古诗词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2.知人论世说背景(视频形式)

    二、解读,理解

    1.题解:望着高大的泰山

    2.读诗:五言节奏二二一或二一二(fu)

    3.仿译全诗,让翻译更准确。

    老师给前半句,学生译后一句。

    教师指导,出示示例。

    三、美读,体验

    1.朗读情感

    惊听欣喜—深情赞美—自信豪迈

    2.花样演绎,别样魅力

    朗诵版、戏曲版、歌曲版、唐朝版

    学生辨析哪种版本最好?

    四、品读,炼字

    1.诗眼

    2.炼字:我看到了——的泰山,体现在——。(字词或手法)

    远望(地域广阔)—近望(景色秀丽)—凝望(气势磅礴)—想望(自信豪迈):引人遐思、催人奋进、给人力量

    3.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借此而来的。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4.给背景,悟感情

    关注苍生,济世天下

    五、内化,延伸

    1.学生读课外诗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六、小结,寄语

    评课:

    1.注重朗读。

    从导入的朗读,到理解的反复读诗、读译文、读赏析,到最后的读寄语,朗读贯穿整节课,抓住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也体现了诗歌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

    2.设计精巧

    首尾呼应,立德树人的目标鲜明;赏析多样,教学内容多元;背景出示恰切,利于学生理解;教学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感悟,习得方法。

    3.广度深度

    课前引导积累登山诗,课中积累奋进诗、《游褒禅山记》,最后的教师寄语,由课内到课外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对诗歌的理解由形式到内涵,逐渐加深,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深入。

    4.学科融合

    在“美读 体验”环节,有效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既有朗诵版,还有戏曲版、歌曲版,同时学生自读唐朝版,花样演绎,既体现了本诗的流传广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传承了经典文化。

    5.学生体验不明显

    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整节课回答问题基本都是集体回答,缺乏学生的独特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6.由一诗到一人

    这节课如果拓展部分加入杜甫后来的经历,比如他虽然经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但是依然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经历;如果能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理解杜甫的高尚情操也许会更好!

    各位老师,这只是个人感受,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望岳》课堂实录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fv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