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视频。
博主说的是,他爸爸告诉他的经验。
浪漫是什么呢?就是换句话说。
他举了一个特别浅显的例子。他到吉普岛旅游。大家都知道热带城市非常热暴晒。他跟爸爸说普吉岛可真热啊 。他的爸爸在说普吉岛的夏天,永不竭尽。
他瞬间感受到的,就不是热,都是热情了。
然后,他的手机掉到水里了。他说,如果是我爸爸,我爸爸会换句话说。天这么热,我们都想洗澡,可能手机也想洗个澡。
也就是说,他用换句话说的这个思维。然后给生活打开了,另一个角度。
想一想生活中还真是缺少这种,换一句话说的浪漫,我缺少,老公也缺少,所以我们的孩子也缺少。
现在呢,我看到了这个视频,我把它理解为上苍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我可以试一试,试一试在彩虹屁的基础上,来运用这个换一句话说的思维。
我想起了以前初中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他当时提了一一个思路,是这么说的。
当你在应试情况下,打开试卷,看到你的作文话题的时候,你先想一想你想说什么,你可以把你想说的三个点列在纸上,然后每一个都给他打叉,因为这个会是90%人的惯性思维,看到这个话题想说什么。
如果你想不落入俗套,那你就得另辟蹊径。
怎么另辟蹊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不说别人会说的话,因为你和别人说的话,能够有80~90%的重合度的时候,大概率上你很难很难说出比较出彩的话。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质化的程度比较高,那对于阅卷的老师,阅卷时候看到一个同学这么写,看到另一个同学也这么写,那你们的分数至少在差异上,不会太大,它就不会成为你的出彩点。
可这个时候如果你说的话和别人不一样,你的观点和别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那这个可能就会让它,至少在一大片同质化的内容里边,眼神一亮。
高考的话,大家都知道,一分可能就能压下成千上万个人,那么你的亮点有可能就会给你带来这样的4~5分的差异,你就会压掉一大帮人。
我突然想想,这个换一句话说,是不是和老师讲到的这个不落入俗套的表达,异曲同工。
今天的话题浅浅的聊了一下,因为我觉得我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说我还没有想好这个。
打算在后续的过程中和生活中的操练中,把更具体的例子举进来。
进一步强化。
刚刚在进行语音输入的时候我发现了,为什么这个讯飞的输入法会比我备忘录中的输入法更加智能,它确实会有一个分析识别的过程。
在我说完一句话之后,他刚开始识别的字,可能和我想说的内容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我说完之后,他会把整体的内容再进行一个分析确认,最后定定版出来的这个语音输入的结果,就和我真实要表达的结果近似度非常高。
就拿刚刚输入的异曲同工这个词来说,我看到在上一秒,它识别的结果是1234的一,结果在我说完之后,他有了零点零几秒的反应之后,定版的结果是还是我要的这个异曲同工。
所以为什么它的识别准确率会高,它的识别结果会更准确,是因为他把我所说的话可能带入了语境,进行一个分析,做个匹配。就出了我想要的这个结果,也就是说他不仅仅只是一个你输入他识别,他会分析。
基于我今天试验的结果,我想说一句,这个简直太太太好用了,我必须把它给用起来。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在5月份里我会利用我上下班的时间,加速的进行这个语义的操练,语音输入的操练,然后把它在合适的时间里用来写小说。
我所说的合适的时间是需要两个条件,第1个是我的脑海中有大概的构思,第2个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氛围制造氛围。
心里有句路,路上有灯。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