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ce085468e4b1069b.jpg)
所谓的“弱势群体”,是指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但可曾想过,除去生计真的难以维持的流浪者、身有残疾者等等,符合上述界定的,还有“医务工作者”。
很多人,看到这样“醒目”的字眼时,便要发笑:他们?这帮只知坑病人钱财,不替人“消灾”的人,天知道拿了多少好处?他们还是“弱势群体”?弄笔舞墨的这位,你是不是来搞笑的?不急,先往下看,再评判不迟。
一、社会地位看似高,而实则低。
“医生社会地位高”,这句话如今怕只是对自己的子女或者亲戚安慰时,所用的话吧?翻开历史,“医生”一直是一个较为被动的角色。从前是,现在仍然是。这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称护士为“服务员”,我不知这是基于怎样的心理,依此逻辑,那么,你的主治医生便是“大厨”了,而你本人,躺在手术台时,便就是一道菜了。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竟是连“服务员”也不如的,毕竟,我们鲜见在饭馆里打架并甚至致死的,而在医院里,却是频频发生:2017年6月29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超声介入专家经翔被曾经诊治的肝癌患者砍伤,颈静脉破裂大出血,颈外动脉分支出血,耳朵呈粉碎状,肩部伤数处,均为刀的锐器伤。这只是一起媒体所关注的“大事件”而已,更多的事,几乎每天都发生着的,媒体却是不愿报道的,他们永远要站在“大众”的一边,无论导向是否正确,都要“为民做主”。
而更加可悲的是,人们对于这样的事情,不但表现出司空见惯、麻木不仁,还甚至有“打得好”的声音,我不知这样的“人”是基于怎样的心态——素未平生,却如此恶毒。我想,倘若所有医生都罢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那时的人,是否依旧会“万事问度娘”,敢于自服“良方”?
而再反过来说,倘若医务工作者稍稍“怠慢”患者,那便是天大的事了,2017年8月,因给患病父亲调床未果,在济南某医院陪父就诊的林某先是与当班护士发生口角,继而又掌掴对方。虽不知这林某是何许人物,但在其眼中,对医护人员打骂似乎并无不妥。这样的人,怕也是有很多,只是潜在着,待时机成熟罢了。可更“刺激”的更比比皆是:2017年6月,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民医院因系患者因在住院过程中突发急症,6月14日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由此与医院发生冲突。进而发展成一起大规模医闹事件。参与医闹人员在医院内摆放花圈、设置灵堂,在重症监护室内烧纸钱,甚至用大卡车堵在医院大门前。惠民县人民医院称,参与医闹的人员从50名增长到300名,并有医护人员在冲突中受伤,医院分管副院长被打。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f7dd45bb0aeccdf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dabeb5b15e3bcf41.png)
至此,各位看官也大约能明白,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令人扼腕叹息了吧?笔者之前见过一段话,深以为然,大意是一个人花了很多钱,大夫尽力了,倘若能够挽其性命,那便是医生职责所在,只是做了该做的;倘若未能挽回,那便要说“妈妈的”了,便是医院耽误病情,医院是黑心的了。而大众对于迷信,又非如此,同样是这样的一个人,为挽其性命天天吃斋念佛不说,还添许多的“香火钱”,倘若病人终于见好,那便是佛祖保佑,要为其镀金身才好;倘若病人终于还是走了,那便是这人命数所致,怨不得佛祖。对于这样的人,建议还是生病之时,多问问佛祖的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668eec90773c6387.jpg)
那么,为什么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会如此之低呢?
1、法律的不健全:笔者尚未听说有类似《医务人员保护法》的颁行(但笔者又想,即使是颁行了,是否真的有用?),这就导致了这样的行径的大肆猖獗——既然人家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反正又不能拿我怎样。
2、医院每每为“息事宁人” 妥协,便又助长了这样的“劣行”,而后便有无论医务人员是否有错,都是需“闹一闹才好”的论调,也便有了“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思想观念了,很多在家中尚知父母老矣,而不知其能饭否的逆子,在医院见父母离世时,便成了长跪不起的“孝子”,实在“可歌可泣”!
3、医院本身对于医务人员的冷漠,试想,倘若一个人在饭馆里做服务员,与顾客发生不愉快,店主肯定是先要去了解这件事,而后赔礼道歉,替“自家人”说话,将这事平息下去,如果遇个好老板,则更会安慰几句,下次注意便好。而现在医务人员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若是与患者闹的不开心,那领导也就“不开心”,不分青红皂白,先要痛斥医务工作者工作、服务不到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轻则罚款,重则走人——领导们大抵认为,只要开好的“条件”,大有人想来自己手底下干活,所以,应以“医院形象”为重,成为“重中之重”。既然“上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态度,那患者则更加“无拘无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628cb4c2f9462596.jpg)
二、媒体导向的偏差
我们先来看几个对比:城管、商贩;商人、百姓;医生、患者。
不难发现,我们对此,潜意识中便认为后者是弱势群体,是需加以保护的,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却是不曾关注的。事实上,大有心系天下的商人,也大有蛮狠无理的百姓;大有举足无措的医生,也大有飞扬跋扈的患者。而这样的关系一旦对立,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首先就将“矛头”指向前者,然后大概看一眼内容,找出些说辞便对前者口诛笔伐了。媒体对民众的心理,当然是心知肚明了,便起一个“醒目”的标题,迎合这样的情绪。有媒体美其名曰:为群众发声。但究竟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人民币,是需要考量的。所以,很多医患纠纷被媒体发酵之后,便“面目全非”了,有的在激起民愤,终于“彻查”之时,才发觉与先前的报道大相径庭,而后,又便是不了了之,这件事所带来的印象,又全是媒体刚开始报道时所呈现于世人的模样。所以,之后的澄清,也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由医院或者医生本人所承担了。娱乐继续着它的“愚乐”,舆论便继续着它的“愚弄”。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ca458fce74e0a175.jpg)
三、学医者自身的困境
学医者,确是不易的,与诸君一样,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大抵是因为心中对医学有兴趣、有情结,或者亲朋好友的推荐,又或者是无奈之下,终于走上了这条“崎岖之路”,可5年学业快要结束时,发现自己心仪的医院已经不要本科了,于是,读研吧,发现研究生也不见得“吃香”了,参加工作,满怀信心的准备体现自己价值之时,却发现自己的“价值”,也就一个月1000多块钱,还要面对种种突发事件,劳心劳力,若遇上蛮狠无理的患者,怕还需担心自己的小命和前途能否兼得?还要面对那些“冷不丁”的检查和种种资格考试。。。试想,除了医学,应该没几个行业是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了吧?倘若有,薪资也定是比从医者高出不少。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学会的调查中显示,40%多医生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不理想,不安心,有将近三分之一医生想过改行,78%医生坚决不让自己的子女做医生,还有28.3%的医生认为行医过程中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行医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这样下去,中国的医界便很难摆脱现在这样的尴尬局面,甚至会更加“尴尬”。
“医患和谐”是现在频频提到的一个词,也大抵说明“不和谐”的事也频频发生着,可很多人仍旧是面面相觑,不知医务工作者的未来应指向何处,更不知未来医疗环境能否改善,能否让这一代乃至上一代医务工作者身上的悲剧不再上演。只是空喊着“口号”,娇生出更多的“不和谐”,然后又妥协,又频频空喊着。。。试问,又有何用?可毕竟身居高位,不知医务人员忧从何来,苦从何觅,更不知医务人员与“弱势群体”有什么关系。只管自己头顶的“乌纱”戴得端不端,衣服穿得正不正,“口号”喊得响不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1158/8a5e7da204e56f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