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财务自由的讨论,我看到过很多不同的说法,但联系自己的实际,总感觉这个词离我太遥远。
关注亭主的公众号已有一段时间,2018年1月她发起的读书会领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财务自由之路》。“财务自由”这个词吸引了我,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亭主的读书群。
《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不是一开篇就教我们怎么拥有一百万,而是在前五章先让我们对自己的金钱观有更清楚的认识。亭主在第一篇领读的文章后面留的作业也是关于金钱观的。
对照这本书,反观我自己,原来我之前对金钱的认识多么错误。如“人有钱就变坏”“有钱人没有真正的朋友”等。这些错误的金钱观影响了我的生活,一方面我既想变得有钱,另一方面潜意识里又认为有钱会使人变坏。这样矛盾的心理当然不会让金钱主动靠近我。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挣钱很辛苦、很难,花钱时也常常舍不得。
因此,作者博多·舍费尔也在书中讲到,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先要改变我们的信仰(金钱观)。金钱其实是个中性词,它的好坏决定权在我们手上。
改变对金钱原有的错误观念,也就迈出了第一步。本书后半部分的内容作者就重点讲到了如何通向人生第一个100万的实用指南了。其中有三点对我的启发比较大。第一是储蓄。第二是增加收入。第三是投资。
一、储蓄——支付你自己。
书中说到,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把钱支付给别人,却极少是支付给我们自己。储蓄,就是支付给我们自己的方式。是储蓄,而不是收入,使我们致富。那存多少合适呢?作者的建议是收入的10%,这个比例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
我也有过存钱的计划,可是总坚持不了。为什么我们储蓄的计划会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花销太多。确实如此,如今网上购物太便利,打开某宝某东等各类购物APP,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忍不住下单购买。还没发工资,没关系,还有花呗、白条这样方便的“网购助手”。这么一来,等工资到手,还没捂热,就得支付账单了。别说10%了,不透支已经很不错了。二是月底才存钱。我们习惯把剩余的钱存起来,但正如第一点所说的那样,到月底钱已所剩无几,也就存不下钱了。所以作者建议,存钱要在月初,而且这个钱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用。把它作为下金蛋的鹅,应该不断把鹅养大,而不是过早就把鹅给杀了。
二、增加收入。
说到增加收入,我首先想到的是做兼职。但书中教给我们的方法却是先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让老板给我们加薪。怎样获得加薪?一是展现你优势,二是关心你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三是如果想得到8小时的薪水,不妨工作10小时。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广开财源。有四大收入来源:产品、知识、服务、创意。我们应该花时间营销自己(或产品),扩大自己(或产品)的影响力,改善收入的构成要素。
三、投资——让钱生钱。
储蓄让我们有了一定的资本,增加收入,并且将收入增加部分按一定比例(博多·舍费尔建议是50%)储蓄起来,用储蓄进行投资,这样我们离财务自由才越来越近。
想要在短时间内致富,股票是极好的投资方式。关于股市投资,作者给出了10条黄金法则,十条法则都非常实用。作为理财小白,虽然没有接触过股市,但我觉得其中的五条法则让我对以后投资股市多了些心理准备。
一、股市涨跌交替转换;二、放长线,钓大鱼;三、至少买5只不同的股票,但不要超过10只;四、卖掉股票之前,盈亏没有定论。五、以自有资本投资,绝不可借贷入市。
投资的另一种方式是基金。书中的比喻很恰当,“如果说股票是带你飞往财富王国的飞机,那么基金就是自动驾驶仪。”投资基金,可以让别人帮我们的钱增值。投资就有风险,博多·舍费尔也给出了投资基金的10条建议。当然,要想获得丰厚的收益,仅有这些建议还不行,我们得不断学习。
正如《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中所说,仅靠读书了解到相关的方法并不能使我们致富,只有把书中的方法应用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才能够不断获得财富,从而走上财务自由之路。
网友评论